做事、學習拖拉似乎是孩子們的標配,沒幾個孩子在成長中不被父母催促的。“快點兒去洗手!”“吃飯快一點兒!”“寫作業能不能痛快點兒!”“快點兒去睡覺!"……我相信家長們都講過這樣的話。
在我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和諮詢工作開始,就不斷地有家長向我訴苦,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叫不動,特別是寫作業,成了家長和孩子們特別抓狂和痛苦的一件事情。“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上躥下跳!”雖然有點誇張,但也是很多小學生家庭的真實寫照。
我在養育孩子和輔導學生的實踐中總結出一個經驗,我覺得解決孩子的磨蹭拖拉,需要教會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因為孩子磨蹭拖拉,被動叫不動,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從小缺乏時間管理能力會給我們的孩子和家庭狀態帶來很多的問題。
1.無序混亂的”打地鼠“模式
沒有時間安排和管理,孩子磨蹭拖拉,我們陷入無序混亂的狀態。我的一位諮詢者講得很形象,沒有有序的時間安排,家中兩個孩子,感覺每天晚上就像在打地鼠,剛把一個孩子的問題解決了,把“地鼠”摁下去了,另一個孩子的問題又冒出來了。
2.每天的“地獄迴圈”模式
孩子磨蹭拖拉,這就像是一種“地獄迴圈”,孩子每天做作業做到晚上10點、11點,睡眠少,導致第二天精神不足,注意力分散,影響課堂聽課質量,導致知識點沒掌握,回來孩子作業不會寫,就更拖拉了,每天就陷入這樣的一種惡性迴圈中。
3.家長焦慮的”日常吼叫“模式
“陪寫作業,不是腰痠背痛,而是喉嚨痛,吼到喉嚨痛。”孩子磨蹭拖拉搞得家長焦慮,無計可施,只靠吼叫來催動孩子。
缺乏時間管理能力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問題:
1.學習、做事磨蹭拖拉,不主動,缺乏效率;
2.學習、做事沒有目標性,沒有計劃;
3.專注力差,容易走神;
4.沒有自控力,先玩再學習,沉迷於玩電腦、玩手機;
5.沒有堅持的品質,常常半途而廢;
……
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孩子磨蹭拖拉就像一個點,會擴散到很多方面,給孩子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在孩子3歲時,我們就可以開始讓孩子建立對時間的感知力,慢慢過渡到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當然不同年齡階段的時間管理的任務和目標是不同的,我大致分成了四個階段:
1.3歲-4歲:主抓規律作息(比如:按時吃飯,定點睡覺,保證運動量)。
2.5-7歲:主抓生活習慣的培養(比如:可以用一些生活清單來管理,睡前清單、早起清單、整理玩具清單等)。
3.7-9歲小學低段:主抓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回到家先完成作業,要事優先;在一定的時間專注一件事情,可以用番茄鍾來管理;整理書包等)。
4.10-12歲小學高段:主抓自主能力的培養(比如:目標建立和管理,自主安排晚上學習以及週末時間,鍛鍊統籌安排能力等)。
孩子磨蹭拖拉,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帶給我們3種混亂的家庭狀態;解決孩子的磨蹭拖拉,要教會他們時間管理能力,培養時間管理能力每個年齡階段的要求和方法不同!建議家長要找對適合孩子年齡的方法!
(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立刪)
我是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教養專家,感像作文建立人,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擁有教育類版權245項、幾百個原創產品以及感像作文、兒童正念冥想等幾十個線上原創課程。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