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年了,爸媽能跟孩子“哭窮”嗎?這個話題上了熱搜,你會怎麼做?
真是很快
還有三天就除夕了
爸爸媽媽們
今年準備包給孩子多大的紅包?
近日
綜藝節目《奇葩說》的最新一期辯題是:
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
這個辯題也登上微博熱搜
引發網友熱議
正方觀點:
實事求是告訴孩子家庭經濟情況
正方辯手傅首爾的觀點是,實事求是告訴孩子家庭經濟情況,不需要猶豫。
如果孩子物慾橫流,超出家庭經濟能力,就是應該告訴孩子認清現實。現在的孩子都是“人間清醒”,他們有能力面對現實,而不是把自信建立在金錢上。
時代不同,父母那一輩的人不敢吃穿,但現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年代,沒有捱過艱難,甚至很容易掉入提前消費的陷阱。
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孩子在乎的並不是錢,只要我們足夠坦誠,願意跟孩子一起笑對缺憾,我們就能在不完美的生活中收穫滿足。
在面對導師奇襲的時候,傅首爾認為,與其讓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中患得患失,不如教他們坦然面對得失。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石頭裡長得出頑強的草,但是肥皂泡裡開不出自信的花。
但是當家長對孩子隱瞞家庭條件,家長以為這是保護孩子,但這其實是不接納、不信任的行為,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一個家庭真的因為現實窘迫造成痛苦,這個痛苦來自於家長的謊言,迴避問題,親子間的互相不理解,仔細想,其實都不是因為“不富裕”。
不應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
反方認為,不應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辯手張踩鈴以身邊親近的人為例。她的老公是加拿大人,在西方家長的認知中,家長是否富裕,和孩子沒有關係。而中國家長相對會累一些,“只要我有,我就一定要給孩子。”
理由是:
家長的財富不應該與孩子完全繫結——告訴孩子“我有就多給你,沒有就少給”,這並不能給孩子帶來最健康的金錢觀。
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在“給孩子多少”和“怎麼給”的問題上,儘早地劃定底線。這個底線要基於原則,而不是你的存摺。孩子才能學會在“沒有”的時候,不感到恐懼,在他“有”的時候,不會揮霍。
反方辯手席瑞認為,教育孩子節儉、不要超前消費,當然是必要,但如果一味放大“家裡不富裕”,只用這句話堵住孩子的要求,就成了家長最懶惰的回答。
而且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說起“不富裕”,十有八九不是純粹的教育,而是家長把人生的挫敗、負能量,以教育的藉口宣洩在孩子身上。
“不富裕”往往只是一句抱怨,但這些抱怨說得多了,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導致父母不富裕的原因。爸媽眼中的抱怨,在孩子眼裡就理解成了還不清的債,報不完的恩。
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並不會讓孩子更努力,只會讓孩子更沒底氣,因為這是在縮限他的視野,過早給孩子設定人生的景觀。也許孩子將來透過努力,可以改變不富裕的狀態,但卻無法改變對於窘迫感的恐懼。
開場投票結果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
孩子:不應該告訴
節目開場的觀眾投票中,也有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現場50組親子觀眾,認為“應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的,家長佔了大多數,只有一位家長明確表示他選擇了“不應該告訴”。
這場關於金錢觀教育的辯論,近兩天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家長要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家庭財務狀況?這個話題也一直穩坐社交平臺話題熱榜,引起許多網友討論。
有人認為,家長不能總在孩子面前“哭窮”:
還有網友提到,家庭富裕與否,孩子自己也能感受,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教孩子用什麼態度正確面對富裕與貧窮:
你怎麼看?
來做個小調查吧!
歡迎在文末留言,
和我們討論你的看法!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來源:奇葩說、升學寶、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