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一直流傳著所謂世界三大名刀的排名,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大馬士革刀。雖然這個排名到底是誰提出來的,以及到底評選標準是什麼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大馬士革刀確實非常有名。
傳統說法是,大馬士革刀是一種遍佈美麗花紋, 鋒利無比的中東刀劍。歐洲人在十字軍東征期間,領略了這種刀劍的厲害,並因為這種刀劍的主要產地是大馬士革,所以歐洲人稱其為大馬士革刀。而大馬士革鋼被認為是將印度的烏茲鋼錠,拿到大馬士革加工出來的。
其實大馬士革最早被跟刀劍聯絡起來,是在公元前330年,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獲得了一種非常優秀的鋼材,然後這些鋼材在大馬士革被製造成了刀劍等武器。
此後大馬士革與鋼材刀劍聯絡在一起的關鍵詞“ Damascus ”主要出現在伊斯蘭世界的文獻裡。不過,大馬士革鋼刀的詞彙來源有幾種可能 , 其中包括在大馬士革鍛造的鋼刀;也有認為阿拉伯語中“ damas ”是“水 ”的意思 , 用來大馬士革鋼經過浸蝕後往往有水一般的紋飾;以及說有位叫“ Damasqui ”的刀劍工匠專門拿坩堝鋼來生產刀劍。
至於“ Damascus ”出現在歐洲則要是在16、17世紀了。然後在18世紀,法國人雷歐姆開始了對大馬士革刀的研究工作。到此,歐洲人對大馬士革刀的研究與複製才正式展開,並最終在全世界掀起了大馬士革刀熱。
也就是說大馬士革刀的概念其實經歷了大馬士革的刀,大馬士革鋼,大馬士革刀的演變。
可惜的是,在近代歐洲人對大馬士革刀的研究其實是嚴重跑偏的。
首先,真正的大馬士革刀擁有有時呈玫瑰狀的水型紋路,中東人將其稱為默罕默德梯。結果早期中亞和歐洲的工匠認為大馬士革刀之所以又堅韌又鋒利,是因為其擁有這種花紋!結果大馬士革鋼也以水紋鋼之名,在 歐洲廣為人知。於是一開始大家努力的方向是造出擁有大馬士革花紋的刀……
幸好在1820年左右,鐵匠之子、英國科學家法拉第提出,要從金屬元素分析角度研究和複製大馬士革刀,從而成為“合金鋼之父”。對,他就是那位我們中學課本上需要背的那位電磁學之父法拉第。可見不想造好刀劍的電磁學家不是好合金鋼學家……
也正是法拉第,在其論文 《 對 烏 茲 鋼 或 印度 鋼 的 分 析 》裡第一次把 烏 茲鋼與大馬士革刀聯絡在了一起。這也是大馬士革刀是烏茲鋼所打造的源頭。但其實上這次研究又跑偏了,因為他們所用的是英國當地模擬複製的坩堝鋼基礎,並沒有用真正進口的烏茲鋼進行實驗,這直接導致後續研究直接跑偏,不過也不怪法拉第,因為他也是被被人帶跑偏的。
說到這裡還是得解釋一下坩堝鋼和烏茲鋼的概念。在 1740 年英國人亨特斯曼發明現代坩堝鋼技術之前,中亞和印度地區流行著一種用“蛋糕”形狀的坩堝冶煉的鋼。皇 家 學 會 會 員 皮 爾 森於 1795 年在英國皇家學會,將其命名為“烏茲”(wootz )鋼。但這個命名是嚴重跑偏的。
其實 ,古代坩堝鋼的生產工藝通常有兩種 , 一種是流行於南印度和斯里蘭卡的“烏茲 ” , 另一種是中亞流行的被稱為“布拉特 ”鋼。在很長時間內 ,結果這個命名直接讓人誤以為“布拉特 ”鋼是“烏茲 ”鋼的變種。但實際上,根據顯示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鋼材。更跑偏的是,經過現代研究發現,現存的大部分大馬士革刀,其實是由布拉特鋼加工得來 , 而真正烏茲鋼加工得到的大馬士革鋼卻很少見。於是這下,大家都懵逼了……於是又出現了軟大馬士革鋼和硬大馬士革鋼的概念,即認為捲曲紋和水紋都是亞共析鋼, 屬於軟大馬士革鋼, 而波浪紋、棋盤形、梯形等花紋則是過共析鋼的品種, 屬於硬大馬士革鋼。
最後到了現代,大馬士革鋼在現代語言體系中就是表面花紋鋼的代名詞。當然產生鋼表面的花紋有多種方法 , 包括焊紋、鑲嵌、浸蝕、坩堝等。所以弄出花紋來,都可以自稱大馬士革刀……
總之,一般業內對於狹義的大馬士革刀的定義是鑄造型烏茲鋼大馬士革刀才算是大馬士革刀。而廣義上的大馬士革刀就是隻要花紋鋼製作的都可以稱為大馬士革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