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都不是一門簡單的功課。
在每一個家庭裡,從一個嬰兒的誕生,到他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再到他外出求學、工作,父母總是要付出極大的心血,也會面對許多的問題。
性格過於內向怎麼辦?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
青春期怎麼平穩度過?被迫留守老家怎麼辦?
……
這些問題很普遍,是許多家長的困惑,也是當今教育環境下難以解決的困境。
而與其陷在教育的焦慮裡,找不到頭緒,不妨先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做起。
01
想大問題,做小事情
家庭教育指導師王莉老師在某次講座上提出," 父母親要儘可能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陪伴孩子生活、閱讀 ",她和聽眾產生了這樣一段對話 :
" 孩子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怎麼辦?" 一位奶奶焦慮地說。
" 是否可以克服實際困難,帶孩子一起去工作地上學?" 王莉老師問道。
奶奶搖搖頭。
" 是否可以讓孩子的父母回本地來工作?" 王莉老師繼續問道。
奶奶又搖了搖頭。
" 是否可以讓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每隔一兩個禮拜抽空回來陪伴孩子?" 王莉老師追問。
奶奶終於點了點頭:" 這個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也就是說,想要改善親子關係,也許我們無法做到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可以在每天晚上和孩子打上十分鐘電話;
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許我們沒辦法時時督促日日輔導,但是可以在每天早上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一篇課文;
想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也許我們沒有辦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是可以隨時抽空給自己的父母按按肩揉揉腿;
……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能夠立即行動起來的小事情,就是家長們能夠改變的地方。
而當把許多小事情積攢到一起,進步就大了。
所以,當我們遇到孩子丟擲的難題時,首先就別糾結於煩惱中了,先針對性地找到和做到可以改變的地方。
想大問題,做小事情。把對教育的焦慮轉移到實際的行動中去。
02
送給父母的行動清單
改變孩子,要從改變父母開始。
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所以,想要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先成為一個優秀的父母。
1. 在孩子做作業時學習或閱讀
想要孩子學得好,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同時也能幫助家長實現自我成長。
2. 每個月至少和老師通一次電話
保持順暢的家校溝通是提升孩子學習成績的不二法寶。家長可以透過電話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校表現,按時、定期地參加家長會也是很好的途徑。
3. 不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較
任何孩子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一份與眾不同並學會欣賞。並且,有時候孩子虛榮心強也是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4. 表揚孩子的每一次進步
表揚就是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並從中激發自信心。當父母誇獎孩子時,孩子會因為受到鼓勵而反饋給我們更好的行為。
5.每天至少和孩子交流 10 分鐘
和孩子進行溝通,是父母和孩子走近彼此最直接的方式。在交流中讓孩子感受到關注,啟發孩子分享與思考,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基礎。
6.孩子在身邊時遠離手機
當家長在陪伴孩子時,可以將手機提前靜音或放在固定的場所,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這也能給孩子樹立榜樣,擺脫手機癮!
7.睡前和孩子擁抱並互道晚安
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力在內心衝突中消耗殆盡。在安全中,就能探索。可以說,每一個學霸都離不開愛的滋養。
8.每週至少一次帶孩子去戶外活動
世界上再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師。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不僅能加深孩子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增強家庭凝聚力。
9.不在孩子面前和另一半爭吵
相互嫌棄的父母,永遠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孩子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度過童年,他的人生才能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
10.為父母完成一次心願
帶父母去完成當年不曾實現的心願,哪怕是坐坐飛機,爬爬長城這樣的念頭,回饋父母多年的養育和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也能教會孩子懂得感恩,將孝心代代傳承。
03
送給孩子的行動清單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父母的事,更是孩子的事。
我們需要帶著孩子也行動起來,改變哪怕很小,但積累起來也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1.每天大聲朗讀一篇文章
大聲朗讀有利於開發右腦,提高記憶能力,培訓語文素養。同時,還能清醒頭腦,促進性格外向,提高自信心。
2.課前先把文具和課本拿出來擺放好
提前擺好課本和文具,在做好上課的準備,讓心思回到課堂上來。還可以抓緊老師正式開講前的幾分鐘,簡單預習下當堂的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3.有疑問及時問同學或老師
透過他人的答疑解惑可以及時地解決掉課業上的困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交際和交流能力,以及逐步形成遇到問題及時解決不逃避的心理。
4.每天向父母分享一件學校的故事
" 講故事 " 能極大地鍛鍊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還能培養對學校的認同感。同時,一切的親子關係都始於交流,這也能向父母傳達孩子的近況和需求。
5.見人先打招呼問好
一個微笑,一句你好,是跨出自我小世界的一大步。教導孩子對別人施以善意,能交到更多的夥伴,還能受到相應的尊重和喜愛。
6.絕不說髒話
髒話既會惹動怒氣,又讓人無法溝通。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遇到矛盾要用更有邏輯和道理的話術去回答。同時,家長要注意給孩子營造一個文明的話語環境。
7.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
堅持運動不僅能夠鍛鍊身體,增強體魄,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應對學習的壓力,還能在不斷堅持的過程中磨練耐性與毅力,體會到超越自我的喜悅。
8.整理好自己的房間
一個人的個人修養是從學會勞動開始的。讓孩子整理房間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讓其明白打掃房間的辛苦和家長的不易,要對家人長輩常懷感恩之心。
9.收拾好自己的書包
收拾書包應該是孩子從小就養成的自我管理的好習慣,既培養了思維的條理性,又能夠對明天的課程安排形成相對清晰的認知。
10.不讓長輩催促起床
孩子拖拉磨蹭,是在家長一聲聲催促中愈演愈烈的。從獨立起床開始,讓孩子學會把握好時間的分配和做事情的節奏,增強責任心。
我們常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儘管很多事情我們暫時無力解決它,或者從 " 別人家的孩子 " 那裡找到切實可行的經驗,但每個優秀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其實都做了許多平凡的、樸實的、不值一提的小事。
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改變,從最微小的事情做起。當我們用心去做,堅持去做,孩子一定會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朝著我們的目標成長。
堅持耕耘,靜待花開吧!
責任編輯丨李雪嵐
值班主任丨劉宇瑋
來源丨中國教育報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