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反擊戰,德軍如何從“旗開得勝”走向覆滅的深淵
D日之後,隨著盟軍登陸部隊人數和裝備的不斷增加,西線戰場的德軍已經呈現節節敗退之勢。這時候希特勒自己也意識到,如果繼續兩線作戰下去,德軍很快就將戰敗。因此希特勒寄希望於在西線對盟軍發動一次大的反擊戰,給盟軍致命的一擊,從而穩定西線戰場,全力以赴的對付東線的蘇軍。
阿登高地,希特勒眼中德軍的福地。
1940年6月,德國的坦克部隊在隆美爾的率領下,突破了障礙重重的阿登高地,從而直插法國的腹地,切斷了安特衛普英法聯軍的後路,將英法聯軍趕到了敦刻爾克地區,法國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不攻自破。昔日這些輝煌的勝利,一直盤旋在希特勒的記憶中。於是他希望德軍再一次的從阿登森林殺出一支奇兵:阿登反擊戰。
盟軍在登陸後,港口城市安特衛普就成為了盟軍最為重要的補給港口,希特勒的目標就是從阿登地區發兵奪取安特衛普,切斷美軍的後勤補給線,從而讓美軍失去補給不戰自亂,一旦美國人撤出戰鬥,英軍就支撐不了多久了。不得不說,希特勒這個想法很大膽,但是當時德軍的實力已經支撐不起他的野心了。
最後的瘋狂,戰爭的機器動員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
打仗是需要人和武器的,但是當時德國由於兩線作戰,在各個戰場上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兵員,德國國內適齡的兵役人數已經少得可憐。為此德國在1944年10月18日,釋出了“人民近衛軍”的命令,命令中要求無論是企業的工人、小業主、家庭傭人、大學生,還是正在訓練的預備役軍官,年齡在16歲至60歲都是入伍的物件,甚至連一些剛出獄的犯人也可以參軍入伍。
可見這時候的德軍是多麼的缺人,不僅服役人員的條件大大放寬,而且這些新兵的訓練也是極其草率的,剛剛入伍的新兵只接受了28天的軍事訓練就被調到了西線,這些人在戰場缺乏戰術意識,單兵戰鬥技能和戰場生存技能都很差,主要作用幾乎就是湊人頭、壯聲勢,最終大約有20個師的新兵被送到西線的戰場上。德國的工廠也開足馬力,為阿登反擊戰準備了2500輛左右的坦克和1000架的飛機,顯然這些裝備的效能受到了很大的質疑。
德軍的巴斯托尼之戰和一封世界上最短的回信。
出擊,德軍曇花一現的成功。由於德軍攻擊前的偽裝工作一直做的比較周密,同時盟軍對於德軍的反攻也缺少防守計劃,使得阿登反擊戰初期,德軍的進攻連連得手。在德軍發起進攻的第二天晚些時候,盟軍才意識到德軍是準備奪取安特衛普,但是此時德軍已經深入比利時境內達30多公里。
德軍前進的步伐在一個叫做巴斯托尼的小鎮被抑制了,巴斯托尼位於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這裡的公路和鐵路可以通向四面八方,顯然它的戰略價值讓雙方都想極力佔領。德軍不斷增加兵力將巴斯托尼圍得和鐵桶一樣,美軍只能節節抗擊,包圍圈不斷的縮小,德軍一度攻入了距離市中心僅僅3公里的防禦地帶。
德軍向美軍下達了最後的通牒,要求美軍儘快投降。當時的美軍司令麥考克里夫回信說:“見鬼去!”這封信後來被吉利斯世界紀錄列為“世界簡訊之最。”其實美軍之所以這麼硬氣,那是因為艾森豪威爾給他們做出了保證:巴頓的第3軍,正在頂著暴風雪趕來,一切都會變好。
巴頓是美軍中出了名的暴脾氣,得到艾森豪威爾的命令後,他不敢怠慢,立刻率領第3軍前往巴斯托尼,一路上不斷的破口大罵,催促部隊加快開進速度,無奈暴風雪的天氣太過於惡劣。為了儘快的趕到巴斯托尼,巴頓命令坦克部隊先行,丟下步兵部隊在後方緩慢開進。隨著巴頓的部隊與守軍會合,巴斯托尼牢牢的掌握在了美軍手中。
一個月之後,德軍又主動撤回到了最初發起進攻的防線。為了拿下巴斯托尼,希特勒一度調集了9個師的兵力,輪番上陣,巴頓的第3軍自然不是浪得虛名的,德軍一直攻克不了巴斯托尼。其實德軍只是突破了阿登防線上的一個小口子,從而大量的部隊沿著這個口子開始湧入,此時的德軍已經位於一個狹長的走廊地帶,一旦盟軍的大部隊運動起來,那麼德軍的命運就是被圍殲。唯一的選擇就是撤退,撤回到原來的防線上。
阿登反擊戰德軍有超過60萬人的部隊參戰,是整個西線戰場最大的一次陣地反擊戰,這場被希特勒稱為“帝國命運之戰”的行動中,有大約12萬德軍陣亡,這些人都是德軍最後的精銳,從此德軍在西線再也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反擊。第三帝國的命運也由此開始迅速地走向覆滅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