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即便明白12個月的Master專案是短暫的,到頭來仍舊會發現它比想象中還要稍縱即逝。細數這一段留學旅程的收穫,不管是學術還是就業,理論還是實操,文化探尋和宿舍生活,竟都在這裡得到了滿足。點開這篇文章的你,無論正處於哪個時間軸上,我都想帶你去領略一番LSE的學習和生活。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文 | 指南者特邀作者Yao

19fall LSE文化與社會理學碩士

記憶裡十分清晰,LSE作為英國第一個宣佈轉為線上教學的高校,3月13日是我們在校園的最後一個週五。

那天恰巧有一節我很喜歡的seminar,剛進教室,教授就傳達了需要大家分開坐的意圖——平時上課總是圍成一大桌的我們,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散落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討論。seminar結束後,大家即便知道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其實我和朋友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用擁抱和貼面禮問候彼此了),也仍舊長久地逗留在校園裡和教學樓裡,彼此聊天。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13/03/2020LSE Central Building 1st Floor — Seminar

真的太不捨得了。誰都不知道這次離開之後,還能否在短期內回來。事實也的確如此,很多當時回到自己國家的同學,一直沒有,或者說一直沒能夠再回到倫敦來。


一、學業

和許多英聯邦高校一樣,LSE的一個學年有3個學期2個長假期:Michaelmas Term (9-11月),聖誕節假期 (12月),Lent Term (1-3月),復活節假期 (4月),和Summer Term (5-6月)。

MT和LT都只有11周,很多閱讀任務量大的學位會將第6周設定為reading week,方便大家補讀未能完成的readings;以及如果有formative work(類似於期中作業)的話,這也是一段可以利用的時間。當然,也有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這一週旅遊。記得我在MT 的reading week為了擠時間去蘇格蘭和高地遊玩,我的其中一篇formative work基本是在路上完成的。雖然頭暈眼花,但是很值得。無論選擇做什麼,這寶貴的一週都值得去合理計劃。享受閱讀,享受生活。

雖然院系之間的管理風格相當不同,但就Master degree的課程設定來說,一般是必修課+選修課,選修課的範圍通常沒有限制。以我的專業MSc Culture and Society為例,雖然它屬於Department of Sociology,我當時也成功選擇了Department of Methodology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的課程。學院鼓勵學生與自己的academic mentor或者專業的convenor主動交流自己的選課疑問和選課結果。我當時也找了導師交流,因為對於Master來說,選課應該要更針對於自己畢業論文可能涉及的領域。

此外,課程offer也並非想拿就能拿到。很多課程需要學生在申請介面簡單陳述理由,之後教授可以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你的申請。當然,這裡也有先到先得的規律,大家需要仔細考慮兩個學期的課量分配。大體來說,一個學位總共4學分的課程都是在MT前兩週內定下來的,這兩週可以自己選擇和試聽不同的課。如果想要更換,LT的前兩週也有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可以明顯感覺到LT的時候,我和身邊的朋友們都開始對平衡生活和學業更加遊刃有餘,也都有了適合自己的一套閱讀、記筆記和參與討論的方式

我最熱愛的兩門課 (當然所有課都十分精彩)分別是一門在MT的質性方法課(我的mentor教授的課),和一門在LT的選修課 The New Reproductive Sociology,由Charis Thompson教授。Charis是一位十分富有學術魅力的教授,她的文章、書籍和她上seminar時組織語言的方式,都能令人感受到她嚴謹細膩的學術素養,以及她對自己所在的領域的充足熱情。Charis的性格也十分友好和caring。她認可學生的努力,會在office hour認真答疑,也會回應你感興趣的主題,並用郵件發給你她認為值得閱讀的reading lists。我會永遠難忘某次課間,在central building與她一起下樓去ground floor買咖啡的回憶,是我在留學期間非常珍貴的回憶。


二、就業

碩士課程告終,直接繼續讀Ph.D.是一些同學的打算。他們中有的一開始就是抱著深造的目的開始Master之旅的,有的是透過這一年的各種經歷做出決定的,所以我建議有意向讀Ph.D.的同學多與教授們交流,儘早表達自己讀博的意願,尋求機會。

此外,我們班不少同學都是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才開始攻讀Master的。我大約也受此啟發,希望Master結束之後,能離開institutions一段時間,積累一些落在實處的社會經驗。我的理由一如既往的理想化:從過往到今日,我一直在尋求的目標是to know the causes of things;然而如果把視線轉到for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我只踏出了寥寥幾步。

注:to know the causes of things:廣為人知的LSE Motto,原文拉丁文,rerum cognoscere causas.

for the betterment of society:鮮為人知的,除了to know the causes of things以外,LSE創校的另一個原因。

由於我對未來的抉擇都是艱難且花了不少時間的,所以也想在此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一些獲得幫助的渠道。

1由LSESU(LSE Students' Union)主辦的BME專案

BME專案只針對Black or Minority Ethnic students at LSE,旨在為報名的每位學生匹配到一位LSE's global alumni community的成員,由後者向前者分享職業經驗。專案報名時間是在MT快結束時,正式的輔導從LT開始。

很幸運我的mentor十分友好,雖然他在紐約就職,但他看到我的訊息後會及時回覆,也經常與我分享書單,還向我詳細講述了他在public sector的職業生涯。更重要的是,他誠懇地建議我除了向龐大的全球性組織(例如UN)求職以外,也可以考慮其他較小規模的,同樣在積極的為社會作貢獻的跨國組織。

2LSE Careers的幫助

LSE CareerHub 網站上不僅會隨時更新各種實習、工作機會,也向學生們提供多種型別的職業諮詢服務。登陸學校賬號後,就可以在預約的介面找到,例如 'applying for a PhD', 'career options', 'CVs and cover letters', 'planning a job search' 等等十幾個非常有用的選項。預約成功後,就可以與諮詢的老師面對面,或者線上影片/語音交流。

這些老師們十分專業和友好。在我修改CV和cover letter期間,曾多次預約。得益於他們的大量經驗,我自己容易忽略的語法錯誤、排版不當和詞彙的單調使用等等都能被發現並被修改。

最重要的是,他們會以HR的角度告訴我,他們在一篇簡歷上希望看到什麼,不希望看到什麼。例如,就我“過往經驗”的一欄,一位老師提示我,如果能寫出具體的數字(而非空話),則更能體現出我的影響力。當然,老師們是從英國當地的就業市場考慮問題,如果是在國內的話,可能有所不同。

3Academic Mentor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從頭到尾都在支援著我的academic mentor, Billy Holzberg. 我永遠無法用有限的詞彙描述Billy對我的幫助和認可。尤其是在倫敦lock down的近三個月,我悶在一個人住的公寓裡,像熱鍋螞蟻一樣沒方向的時候,Billy的郵件回覆,還有為輔導畢業論文而設定的定期線上影片,都給我很大的鼓勵。

總之呢,不論是你對自己的career已經有了詳盡的規劃,還是在各種抉擇間搖擺不定,都可以試著多找身邊的朋友和導師聊天,也多利用學校提供的免費服務。拿LSE來說,比如LSE Careers, LSE life, 還有LSESU等等。我相信你會像我一樣,收穫良多。


三、生活

"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

即便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描述的是18世紀的倫敦,今天,我仍舊能夠體會到相似的意味。

倫敦的生活是令人不捨的。無數個體的人生在這裡並行、交叉。你可能會找到令你傾心的古籍、戲劇、建築,可能與你喜愛的作家、導演、音樂家只有幾步之遙,可能遇到先鋒的行為藝術和展覽會......

它變幻無窮的一面吸引來四面八方的人們,但同時,你也會發現這裡平淡的一面更加醉人。大大小小的公園和寬細不一的運河隨機散落在並不十分密集的建築之間。每天,人們圍繞著這些公園和運河進行清晨的跑步,午後的野餐,和夜晚的散步或者聚會。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23/06/2020邱園,Kew Gardens

剛去倫敦的時候,我先在學生宿舍(Urbanest Westminster Bridge, 簡稱WB)住了六個月。WB坐落在絕對中心的位置,近在咫尺就是倫敦眼、大本鐘、國會大廈、威斯敏斯特教堂、滑鐵盧車站等等。從WB去校園,就是從泰晤士河的南岸走到北岸,時間充裕的話,可以選擇從不同的橋過河。最短路線大概需要步行30分鐘,公交25分鐘。

住在學生宿舍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大家都是同輩,一起聚餐和出門玩耍都很方便。學生宿舍一般也會配套公共空間,甚至自習室、健身房、游泳池、遊戲室、檯球室等等。WB不僅兼具這些,它還有一個建在18層的半環形陽臺,在那裡可以遠眺整個central London,也是看新年煙火的好去處,所以這個宿舍也相當搶手。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01/01/2020WB宿舍18樓陽臺,倫敦新年煙火+倫敦眼

另外,不同於自己找房子住,學生宿舍包bills(劃重點)。包bills對於只住一年的學生來說非常便利!原因要從我今年1月份搬出WB,搬入公寓講起。

我當然很喜歡後來自己選住的公寓,一個人的空間(大床,大衣櫃,浴缸,書房,沙發,地毯休閒空間,廚房)比起大部分逼仄的學生宿舍來說,還是更加適合居住的。加上稍微搬離了central London,價格也更合理一些。但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要做的事情 —— 與水電、煤氣、寬頻公司交流,有時候一通電話就是一個多小時,疫情期間服務人員也變少了,所幸最終得到了解決。就像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一樣,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收尾。我在倫敦度過了將近15個月,飛速成長的同時,也愛上了這座城市和這裡的人

我內心某個角落是不願離開的。因此,我祈禱在未來人生的某個轉角和它再相遇。

最後,真切的希望這些文字對你有所幫助,祝你留學收穫滿滿。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高地,艾琳多南堡/ Eilean Donan Castle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30/09/2019 螺旋樓梯,LSE圖書館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21/11/2019 LSE Old Building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493 字。

轉載請註明: 指南者留學學員在LSE讀社科,學習、求職和住宿體驗如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