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歷史大多是封建時期流傳下來的,一代代君王朝代累積,一個個天驕鬼才絕唱,一筆筆動人心魄的故事,它們零零散散地流傳下來,被歸納到一門學問之中,後人稱之為歷史。歷史淵遠宏大,史書有限,只能記錄下它的一二,至於更多的則是被掩埋歷史煙塵中,隨著時間長河的沖刷越來淡薄,在某個僻靜的角落慢慢等待後人來發現。
不管正史也好,野史也好,學生時代的那本歷史書也好,都是歷史,都是一筆一劃寫的,但凡人寫的,主觀不同所以難免會有點出入。關於封建社會開創者秦始皇,我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便是:秦始皇滅了天下各個諸侯國,統一了全國。身邊也不斷有人在說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創立了封建制度。因此,我之後也完全信了這個說法,最近慢慢熟讀歷史我才發現我錯了,大多數人都錯了,秦始皇並沒有滅亡全部諸侯國,據史料記載,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時候還有一個國家倖免於難,那就是衛國。
歷史太久遠,我們不得而知始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在書本中,他是一個暴君形象,他修建萬里長城的功績被一點點化淡,焚書坑儒的事讓他被世人罵了近千年,然而真相自在人心罷了,也相信有些事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浮現的。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沒有廢除那些國家的風俗文化,反而讓他們以各自方式存在,實現了最早期的文化大繁榮,這樣胸懷對於一個國君來說是及難得的。他當時並未滅了全部國家,他還保留了一個,那個國家是衛國,衛國得以儲存實在是國家的命數,因為和其他諸侯國比的話,衛國的國家史挺折騰的。
衛國最強盛的時期是康叔、武公和時期,當時衛國的實力一度躋身於最強盛的諸侯國一列,後面慢慢的衰微,靠的不是戰爭,而是內亂。衛莊公多情,常常寵幸許多妃子,有一個寵妃生了個兒子叫州籲,好武,莊公就把兵權交給他讓他帶兵,大臣勸諫說這樣以後非常危險,莊公不聽。等到莊公死後,州籲弒殺了當時是國君的衛恆公,他的做法過分,所以衛人不擁戴他,等到宣公即位,原本漸漸消停下來的衛國又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宣公的兒子太多了,而且各個有奪嫡的野心,衛國又經一次折騰。後來出過一個懿公,喜愛道法,喜歡養鶴,他認為養鶴的話可以為百姓祈福,於是就讓鶴也乘軒,鶴過得奢靡無比,衛人就不樂意了,你老人家喜歡鶴,為什麼不讓鶴去打戰呢,後來真的有敵人入侵的時候沒有人願意抵抗,懿公卒。也不是沒有人想要重振衛國,衛文公時期,文公一直想要把國家重振成康叔、武公和時期,他時常自省,輕徭薄稅,但運氣不怎麼好,當時重耳避禍逃亡各國,文公對他十分無禮,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後,成為了當時晉國國君,嗯,他就是春秋五霸晉文公,還沒等待晉文公報復就死了。衛成公繼位後,晉國被別國攻打向衛國求助,成公不理睬,待到晉國打敗了別國後,晉文公就舉兵攻打兩度對他有怨的衛國,沒柰何,衛國只能向周天子求助請和。
還有許多零零散散的故事也讓人忍不住搖頭,可以這麼說,衛國是因為各代國君一而再再而三地折騰才慢慢弱勢,從康叔、武公和強盛的時期,經過幾個時代後,慢慢衰弱到二流諸侯國,改為候,再之後六國爭霸使衛國版圖越來越小,不得不改為君。秦始皇統治六國的時候,衛國版圖已經僅剩濮陽城一帶的範圍,再加上呂不韋和商鞅等人都是出自衛國,所以當時式微的衛國並沒有被始皇帝消滅,而是得以存在了下來。
歷史都是神秘的,經歷時間的沖刷,它埋葬了一個個故事,那些故事或許是世人已經熟知的,或許是至今沒有人發現的,它們靜靜地在那裡,等著後人去發現它或者把某些真相公佈於世,史書有限,我們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