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有位教育專家說過:“同一個班級中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們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
但成就一個孩子,絕不能夠靜待花開,而必須默默耕耘。
在同一個班級學習、同一個老師教導下的孩子,之所以出現了差距,問題的源頭還是在家庭教育上。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主要有5件事,父母教好了,孩子一定能學好。
一、父母不管
父母會教和父母不會教的孩子,結局是完全不一樣的。
孩子在學校上學5天,大家學的都一樣,進度也一樣,這時候不容易拉開差距。
一旦回到家,有父母管教的孩子會認真學習,沒有父母管教的孩子,會放鬆懈怠。
這時候,孩子之間已經開始在一點點拉開差距了。
任何質變都需要量變的積累,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投入得越多(不僅僅是金錢),孩子就會進步越大。
反之,父母懶得管孩子,孩子也不可能有進步的空間。
就像養花一樣,市場上的花一盆盆擺在一起,剛開始是沒有區別的。
花匠買了花,又施肥又除蟲,花長得越來越好。
愛花人買了花,用心栽培,花也能長好。
也有人買了花,就丟去某個角落不管,偶爾想起才澆澆水,沒過多久,花就死了。
他還在怪花太嬌氣,怪老闆心黑,怪養花太難……
你沒有用心做好一件事情,就沒有資格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家庭,作為原生態的環境,將影響著孩子的生長。
而父母,作為這個環境裡最重要的園丁,直接決定了孩子長成的樣子。
父母的管教猶如陽光雨露,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二、習慣懶散
或許僅僅從一份作業上,就可以看出孩子與孩子的差距。
語文抄詞,有孩子抄寫得整整齊齊,也有孩子從來不做。
數學解題,有孩子從抄題到審題到解題所有步驟寫得清清楚楚,也有孩子只寫一個答案。
一個孩子是如何對待作業的,就會如何對待學習。
習慣懶散,正是大多數孩子學習路上的攔路虎。
孩子絕非生來就懶惰的,缺乏積極性是很大的原因。
這樣的孩子往往很消極,他不愛學習,因為從學習中很難得到成就感,他不會主動學習,因為害怕失敗,所以避免失敗。
孩子懶散還不能獨立學習,多半和家長有很大關係。
當家長習慣了主動幫孩子,讓孩子過度依賴,不再把學習當做自己的事情時,孩子只會敷衍家長。
任何一個成績差的孩子,幾乎都很懶散。
任何一個懶惰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有意或無意的縱容。
愛玩本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指望孩子自覺,就要在教育上多下功夫。
真正促使孩子成才的,必然是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嚴格管教。
三、不會學習
教育過程中,我們總被一句話洗腦: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剛起跑就出局,在孩子還沒認字時就讓他背詩,在孩子還沒上學時就讓他學奧數,在孩子寫不完作業時還給他報班……
可如果孩子“不會學習”,一切都是白談。
在“填鴨式”的應試教育語境下,現在有許多孩子只知道死記硬背,不明白何為學習。
老師佈置了作業,他們就寫,父母佈置了課外作業,他們就做;
對著難題鑽牛角尖,不是抄了答案自以為懂了,就是乾脆不做自以為不懂;
只會簡單地記憶知識,卻不會探索知識,發散思考;
……
那些每次都考高分的孩子,會使用更高階的認知方法,更高效的學習方法。
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在記憶知識的基礎上分析知識,直到能夠利用知識來完成習題。
引導孩子自我反省,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反思學習的過程,總結出一定的記憶方法和解題方法。
引導孩子歸納方法,在驗收學習成果時,根據之前的學習經歷,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孩子學習,勝過一切補習班。
四、從不閱讀
中國家長普遍有一個毛病,就是太功利。
他們並不認可閱讀的作用,認為讀幾本書,短時間內根本沒辦法給孩子提分。
就算給孩子買書,也是跟成績有關的,什麼作文選、習題冊、勵志故事等等。
閱讀,應該是一種長久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語文成績從何而來?從閱讀而來。
孩子書讀多了,自然就懂得如何表達,如何遣詞造句,如何寫出好作文。
孩子的數學成績從何而來?從閱讀而來。
讀題、審題、解題都需要閱讀理解能力,這是在一天天的閱讀過程中形成的。
孩子的英語成績從何而來?從閱讀而來。
多讀英語原著,多聽英語表達,孩子自然會找到英語語感。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應該是一種習慣,而非功利或作秀。
閱讀往小了說,是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習能力。
往大了說,是孩子將來面對生活中的迷茫與痛苦、應對人生中的問題與困惑時,內心有足夠的從容與豁達,以及與之抗衡的堅強力量。
閱讀,正在構建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而一個愛閱讀的家庭,必定能夠培養出一個愛閱讀的孩子。父母以身作則,帶頭閱讀,孩子將來潛力無窮。
五、沒有毅力
近些年,放養教育和快樂教育非常盛行。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沒有毅力的父母,養不出能夠堅持的孩子。
前段時間,一位49歲“高齡”透過法考的爸爸引起廣泛關注。
他為了跟學法學的女兒有共同話題,決定鑽研法律,作為一個“門外漢”,用將近一年的時間來學習,最終以116分的成績通過了法考。
女兒也在爸爸的激勵下,被推免到北京大學,攻讀法律碩士。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苛求她取得什麼成績,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的榜樣。
對於學習這件事情,三分鐘熱度絕對沒有好結果,只有堅持才能換來回報。
不管是學習,還是閱讀、體育等等,任何一種成功都必須經過艱苦卓絕的堅持與奮鬥,有毅力的孩子才能迎來成功的曙光。
世間的大小事,都需要堅持多“磨一磨”。
孩子的堅持,都源於父母的不放棄,不言敗,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