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喬冠華“墓葬風波”:離世後被迫四次遷墳,其中有何深意?

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引言
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上,會議尚未結束。有這樣一位中國外交官,不顧身旁同事和來自各國的外交代表團,激動地開懷大笑,頗有李白當年《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中“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味。一時間,那張照片被傳遍全國,成了我國外交史上的經典插圖。他的笑,代表著中國重返聯合國,重新成為了世界大國。這位喜不自勝的外交官,正是為中國外交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奠基人——喬冠華。
《南陵別兒童入京》
外交家喬冠華“墓葬風波”:離世後被迫四次遷墳,其中有何深意?
▲喬冠華大笑照片
令人費解的是,一生都獻給了中國外交事業的喬冠華。這樣的一位傳奇人物,在逝世後的墳墓定址問題上卻是幾經周折,先後在蘇州、鹽城、東山及上海四地輾轉修建了墓址。唐韓愈《同冠峽》有詩:“行矣且無然,蓋棺事乃了。”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裡,墳墓是一生最終的歸宿,三番五次遷址既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也易於受人非議。而事實上,喬冠華的四處墓穴選址,卻是各有故事,令人唏噓不已。
《同冠峽》
01
1983年,這位傳奇外交官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程,於北京去世,享年70歲。遺體告別儀式後,喬冠華的夫人章含之第一時間取回丈夫骨灰,將之安置於臥室日夜相伴。一年後,懷著讓丈夫入土為安的想法。1984年的12月,章含之攜骨灰來到了丈夫的故鄉江蘇省鹽城市,找到有關政府部門說明來意,希望能得到有關部門的幫助,也了卻丈夫生前一樁心願。
外交家喬冠華“墓葬風波”:離世後被迫四次遷墳,其中有何深意?
▲喬冠華與章含之舊照
可令人心寒的是,喬冠華的葬禮儀式上,先前通知邀請的鹽城市相關領導卻無一出席。而每每提及讓喬冠華留在鹽城此事時,政府也是閃爍其詞含糊不清,這令章含之大感失望,毅然放棄了之前將丈夫葬於鹽城的打算。
02
念及丈夫生前囑託,章含之又想到了蘇州。對於丈夫喬冠華而言,蘇州人傑地靈,又安閒清靜,其生前摯友李顥醫生也在蘇州,這無疑是最好的一個選擇。於是,1985年春節後,章含之又來到了蘇州,在丈夫摯友李顥的幫助下,成功的得到了吳縣縣委的幫助。清明節當天,在楊灣華僑公墓湖沙山的難捨石下,這位傳奇外交官的第一處墓建成了。
外交家喬冠華“墓葬風波”:離世後被迫四次遷墳,其中有何深意?
▲喬冠華鹽城墓地
雖沒有魂歸故里,也有幸得故人相伴。對於章含之來講,將丈夫安置在蘇州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18年後,鹽城市委市政府的上門拜訪打破了這種寧靜。在談話中,政府真誠地告訴章含之,喬冠華是鹽城市著名的人文資產,而鹽城的百姓們也非常希望,這位傑出的外交官能夠真正地回到家鄉。在鹽城市委市政府的請求下,章含之最終同意了。2004年清明節前夕,在保留楊家灣華僑公墓的前提下,喬冠華之墓被順利遷回故土,於江蘇鹽城市建湖縣慶豐鎮落成。
03
在子女喬宗淮、喬忪的堅持下,喬冠華老先生第三處墓的選址被提上議程。龔澎,這位中國外交部的第一位女司長,作為喬冠華的髮妻,在去世39年後,終於得到了其應得的待遇。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生則同床,死則同穴”。2009年4月,在章含之的同意之下,喬冠華先生第三處墓葬,也是他與髮妻龔澎的合葬墓,於蘇州東山鎮建成。
外交家喬冠華“墓葬風波”:離世後被迫四次遷墳,其中有何深意?
▲龔澎與喬冠華結婚照
章含之出生於上海,對上海感情最為深厚,在丈夫喬冠華去世後,為了避免睹物思情,終日悲傷難過,她選擇了離開北京的四合院,回到自己的故鄉上海度過自己的餘生。
2002年的春天,在福壽園的多次建議和請求下。章含之最終同意了將喬冠華的墓遷到上海福壽園——這個安息了眾多歷史名人的地方,以供後人瞻仰、紀念。自此,這位傳奇外交官才真正的蓋棺定論,再沒被打擾。
外交家喬冠華“墓葬風波”:離世後被迫四次遷墳,其中有何深意?
▲福壽園喬冠華墓前雕像
結語
喬冠華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外交事業。生前的他,是民族的外交英雄。而去世後的四處墓穴,也被世人所談論且樂此不疲,但無論如何,他都是建國史上一位傳奇的外交官,是那位在聯合國會議上仰天長笑的意氣風發的智者,他見證了泱泱大國的崛起,而我們也見證了他傳奇不朽的一生。
參考資料:
《折桂令·憶別》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12 字。

轉載請註明: 外交家喬冠華“墓葬風波”:離世後被迫四次遷墳,其中有何深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