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讓華為這樣的知名企業開出“百萬年薪”的人,其學歷水平一定是特別高的。
不過在張霽的身上,卻是個例外,因為他曾經是學渣級別的,高考失利選擇復讀一年後,再次高考的時候,才考了一個三本的大學。不過如今的他,卻成為了很多人羨慕的物件,因為他不僅成功入選華為的天才計劃,入職華為,還有幸獲得201萬的年薪。
而在此之前,張霽曾拒絕了國內幾家知名網際網路企業的邀約,以及一些知名的offer和更高的年薪,那麼他為何如此出色,他又是如何讓自己變得如此備受矚目呢?
提起“天才學霸”,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那些十幾歲就能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或是那些自出生起就天賦異稟的人。而這些確實都是他們被稱為天才的特質。但是到了張霽這裡,就不一樣了。
他即沒有在十幾歲的時候考進名牌大學,更沒有天賦異稟、博聞強記,而且張霽在高中的時候,甚至是學渣一樣的存在。他自己也回憶說,當初第一次高考的成績,簡直就是“慘不忍睹”,雖然他沒有說具體的分數,但是從他這四個字的形容當中,我們也能瞭解到他一度對自己的學業成績是多麼的不滿意。
面對這樣的成績,懊惱和羞愧的張霽,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復讀的決定。他決心努力一年,在第二次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績,讓自己能夠上一所好的大學。不過最終第二次高考的成績,還是讓他失望了。他第二次高考的成績依然乏善可陳,只是考上了武昌理工學院。
這在當時是一所民辦大學,同時還是三本院校。
雖然勉強上了個三本大學,但是張霽深知自己畢業後拿著三本院校的畢業證,在進入社會求職就業的時候,既沒有專業和學歷優勢,也很難出人頭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於是張霽在大學期間“洗心革面”,十分努力地學習,為的就是能夠在本科畢業之後,考研讀博,然後透過自身的知識積累和優異成績改變自身命運,讓父母和朋友對自己刮目相看。
幸運而又自然的是,張霽的一番努力,最終為自己帶來了回報。在本科畢業後,張霽順利成為武漢郵電科技研究院的碩士,而在讀完碩士之後,他也沒心急火燎地進入到社會中求職任職,而是選擇繼續深造,在學歷和學業上尋求更大的突破。
之後,張霽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實驗室,開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而在這期間他不僅備受導師的青睞,還陸續有很多高質量的論文發表,同時也斬獲了國內外的7項專利。
而這些經歷,使得張霽的履歷變得更加耀眼,因為他所在的實驗室,與科技巨頭“企鵝”公司有合作的專案,加上他自身確實也足夠優秀,因此有了進入該公司實習的機會。正因為如此,張霽在“企鵝”的實習經歷,加上自身強悍的實力,使得他在畢業後,成為了一些名企爭相招攬的物件。
這其中不乏國內外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這些企業給他承諾的年薪都很高,甚至有一家科技公司,給他開出了360萬的年薪,這對於曾是“學渣”孩子,第一學歷是“三本”民辦大學的張霽,簡直是難以置信。
但顯然,張霽的技術能力、眼光見識和學歷水平就到了這個層次,這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
不過最終,張霽還是選擇了華為公司,而他選擇華為的理由,除了因為研究方向和自己的擅長專業比較一致外,還因為華為近年來,在國際市場受到某些西方國家所謂的“制裁”和打擊。
張霽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平生所學,來幫助華為走出被別人“卡脖子”科技困境。
而從張霽的“逆襲”經歷中,也給了我們啟示,那就是即便因為高考失利,沒有考上985和211名校,也不要放棄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並且努力對了方向,依然還是會有所作為。
人生很長,有很多的機會,一次的失敗並不代表以後的日子都是失敗的。在挫折的磨練中,只有我們擁有頑強的意志和不服輸的精神,才能夠披荊斬棘、繼續前行。
總之,高考成績的好壞並不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面對生活和困難,我們都要有昂揚的鬥志和不屈的勇氣,更要努力地提升自己。
只有足夠努力,才能夠最終等來成功的那一天,實現人生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