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們當初上學時,很多教師為了完成自己計劃的教學進度,會不自覺地拖堂。他不擔心自己是否多上了十分鐘,就擔心自己沒有將知識點講清楚,怕學生們不理解。所以,那時候雖然學習過程很苦,很累,但是確實學到了不少知識。所以現在回過頭看,心中更多的是感恩。
但是現在的教學模式不同,隨著教育部提出了為學生減負的相關政策後,部分學校在政策執行方面出現了偏差, 甚至出現一刀切的情況。從而導致下課很準時,但是難免會出現知識點只講了一半,或者故意加快講課進度沒有將知識點講清楚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最後在測驗中得以體現,成績並不理想。
而對於家長們而言,最為關注的便是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所以測驗的結果便是最好的反饋。如果孩子考差了, 家長們會認為主要是兩個原因,要麼是自己孩子沒認真學,要麼就是老師沒認真教。而對於部分比較努力但是確實考得也不理想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家長就會認為問題出在了老師身上。所以一種潛在的矛盾在家長和老師之間誕生了。
“課上不教課外教”,不就是圖錢
當老師為了趕進度匆匆講完某個知識點時,當老師故意跳過某些知識點不講時,學生們表面上沒有說什麼。但是私下還是會向家長們聊起此事。那麼到了家長耳中,很多事情的性質就變了。部分家長認為,這就是老師慣用的一個手段,故意在課上不認真教學,讓學生們學得似懂非懂,最後私下在外開輔導班,或者和別人合夥開輔導班,引學生過去補課賺錢。於是便有了“課上不教課外教”的說法。
不可否認,確實存在個別教師有這種自私的行為。畢竟相對於公立學校固定的薪資,某些教師還是想出去賺點外快。也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發生,教育部才明確指出教師不能私自開設輔導班或加入輔導機構違規教學,不然將逐出教師隊伍。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
一種情況是個別教師薪資待遇低,生存壓力大。這點在鄉鎮學校以及貧困縣城學校最為突出。當地教師的薪資水平沒有任何競爭力。甚至比當地公務員還要低一些。對於他們而言,一邊是師德的要求,一邊是生活的需求。有人堅定地選擇了師德,當然也有人向生活妥協。而另一情況是某些教師聽說課外輔導班薪資高之後,儘管自己家境也算不上差,但是能多賺一些算一些,於是也會嘗試。
不過近些年這種現象少了許多,畢竟教育部先後出臺多項政策,對教師違規補課行為三令五申,也很少有教師敢去冒這個險。再加上現在的家長也懂得如何舉報,如何維權,所以教師們一般不會越過紅線。
另外,前段時間有一個教師利用工作閒暇時間送外賣的新聞讓我很有觸動。一方面揭示了部分教師當下生存壓力真的大,薪資待遇也不具備競爭力。而另一方面也將其堅強的一面展示了出來。畢竟要讓一名教師放下自己的自尊去拋頭露臉,真不容易。所以我對其由衷地敬佩。雖然他的特長在教學上,但是當下的環境,他也不能去輔導機構兼職,所以利用空餘時間去送外賣並沒什麼不妥。他那種不向生活妥協的拼勁感染了我,向他致敬!
最後強調一個觀點,“課上不教課外教”的行為堅決不可取。所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控教學節奏,同時如果某些章節跳過不講要說明清楚原因。而對於真心想誘導學生去輔導機構補課的教師們,還是希望你們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