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沒事翻開孩子的書包,裡面的東西讓父母哭笑不得,你能忍到第幾張

由 淡圖強 釋出於 經典

一位很少幫自己孩子整理書包的家長,最近心血來潮地翻了一下已上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書包,結果氣到笑出來了。

他開啟自己孩子的書包,本以為看到的會是疊得整整齊齊的書本作業,結果卻看到一堆破破爛爛的課本(如下圖),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家孩子每天上學都在收破爛。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無關

其實,除了破破碎碎的書,孩子的書包裡還有其他讓家長“驚喜”的“寶藏”,不妨跟著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吧!

各位父母,你們能忍到第幾張?

1、孩子自己養的寵物

這個小朋友把蛐蛐藏在自己的書包裡,是想當自己的寵物養起來嗎?可以想象到媽媽開啟書包的表情。

2、面目全非的鉛筆

孩子的鉛筆總是會淪為他們的磨牙棒,咬成這樣也要把鉛筆留著的孩子,也是比較節約了。

3、中午吃不完藏起來的食物、零食

中午吃不完的蛋糕,要藏起來帶回家吃。

孩子包裡東西再有趣,家長也可能不認同

雖然網友可能覺得,這些在書包裡藏各種東西的孩子很有童趣,可是他們的父母大多不是這樣認為的。這些在書包裡裝了父母不認同東西的孩子,無一例外地受到了批評

有的父母或許從來不關心自己孩子的書包裝些什麼,不教導他們如何整理自己的書包,覺得這些都是孩子自己可以學會的。

但當他們偶然發現自己的孩子並不擅長時,第一反應不是反思自己沒有教過孩子,而是批評孩子做得不好。

就如同書包裡必須放著整齊的書本一樣,一些父母覺得孩子的未來,一定要照著他們認為的步驟走下去,如果其中混入了他們不認同的東西,就強硬地拿出去。

如綜藝節目中一個小女孩的自述,一天放學回家,從來沒幫她拎過書包的父親,好心地幫他拎了一次,因為疑惑孩子的書包為什麼太沉,就擅自打開了她的書包

結果發現了小女孩寫的小說和看的小說,覺得是這些東西影響了孩子數學成績的父親,生氣地衝到女孩的房間,把她幾年來寫的30多萬字小說全部撕了。

看不到寫小說對孩子文科成績的有益影響,只覺得孩子把學數學的精力放到了“無用的地方”。

孩子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就像她擅長文科,學不好數學;父親固執地說,別人能行,你也能行,還乾巴巴地給了一句鼓勵。

難得一次的溝通機會,卻得到這樣的結果,小女孩氣得扭頭就走了。或許父親心裡孩子疑惑,孩子怎麼就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孩子的控訴:父母為何不能理解我?

知乎有一個很火的話題,來自一個家長的提問,大致的意思是,為什麼孩子不能理解家長?

但排在前幾名的高贊回答,基本是回答者對自己父母的控訴:父母從來不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對孩子的生活強加干預,將自己思想強行灌輸給他們。

比如一位回答者的答案:

母親有一天腿摔壞了,孩子讓母親去醫院看看,母親不願去,還批評孩子不心疼父母,就知道亂花錢。

之後,孩子不管說話,怕母親發脾氣,結果母親開始委屈:“我怎麼這麼命苦,生的孩子都不關心我。”

所以,有時候不是孩子不理解家長,而是某些家長一直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審視孩子,對孩子的一些善舉,甚至用負面的想法揣測。

因此,家長想讓孩子理解你,學著去理解孩子也同樣重要,理解的第一步,是學會和孩子溝通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1、身體語言很重要

有時候,你對著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孩子是聽不懂的,他們用來理解道理的上層大腦,需要二十幾歲才發育完全,這時候,身體語言的溝通就很重要。

心理學家愛德華做過一個“面無表情”實驗,臉上帶著笑的媽媽突然毫無表情時,孩子會變得茫然,之後自己做開心的表情逗媽媽笑。如果媽媽還是面無表情,小孩子會嚎啕大哭起來。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父母的身體語言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因此,父母想鼓勵孩子做某件事時,可以拍拍他的身體、給予他擁抱、笑容,再配合溫和的語言,效果會比較大。

2、善於做一個傾聽者

學會傾聽孩子真實的想法,才可能與孩子溝通時,不碰到他的雷區,引起孩子的反感。

比如一些家長,一聽到孩子說自己沒有考好,就開始指責孩子平時不好好學習,寫完卷子不仔細檢查。

上來就把孩子接下來的自我檢討堵死,也不關心孩子沒考好後自責、難過的心情。這樣怎麼交流得下去。

今日話題:你在家是怎樣和孩子溝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