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中國式的教育,廢掉孩子,“搶跑”的代價遠比你想的要大

每個人都在拼命地向前奔跑,希望能夠跑在前面為自己贏得另一種更自由的生活方式。這種激烈的競爭氛圍中,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焦慮。

而這種焦慮也不知不覺地蔓延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上。

別讓中國式的教育,廢掉孩子,“搶跑”的代價遠比你想的要大

擔心孩子會浪費下午時間,於是找了兩家幼兒園學習。有著“搶跑”心理的家長很焦慮

此前在一個紀錄片中提到,有的家庭會給孩子報名兩個幼兒園,因為大部分幼兒園只上半天課,孩子們上了幼兒園但是卻有一下午的時間被浪費,於是“聰明”的家長靈機一動給孩子報名了2家幼兒園,這樣上午去一家,下午去一家,孩子一天的時間就被安排得滿滿的了。

孩子們每天都忙得像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在不同的幼兒園中穿梭。父母們坦言這樣的生活很辛苦,但是卻沒有家長覺得不值得。

“幼兒園上得好,孩子才能有機會上個好小學。”“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在幼升小的時候看起來像個啥也不懂的傻子。”“少壯不努力,長大了在後悔就來不及了。”

相對於父母的“雞血”狀態,孩子們又是怎樣一番表現呢?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的孩子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為了什麼而上幼兒園。

一個忙著上學的孩子提起頭可憐兮兮地問媽媽“媽媽,我什麼時候才可以生病啊?我真的好像生病休息一天啊!”孩子們成了父母教育焦慮的犧牲品,發出“我腦袋都不轉了”的這種無力又無奈的請求。

別讓中國式的教育,廢掉孩子,“搶跑”的代價遠比你想的要大

l 充滿焦慮的中國式教育究竟帶給了孩子們什麼?“搶跑”教育不值得推崇

一、充滿焦慮的中國式教育究竟帶給了孩子們什麼?

1. 葬送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父母們對於“搶跑”教育很是推崇,認為早點跑就會更早到大終點。事實上,早跑是有優勢,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這種優勢變得微乎其微。

與此同時,孩子過早地被要求犧牲遊戲的時間來進行學習。這無疑讓孩子增加對於學習的牴觸情緒。

2. 妨礙了孩子學習能力的發展

此前在德國和美國都有過這種類似超前教育的實驗。在50年前的德國,研究人員挑選了若干名兒童,將其放進不同型別的幼兒園中進行學習,一種幼兒園是以做遊戲為主,另一種幼兒園是以學知識為主。在孩子們上到小學4年級以前,知識為主的孩子們表現出了非常強的優勢,可是在4年級以後這種優勢不再顯現,並且孩子們身上出現了明顯的學習障礙。比如說閱讀、數學能力都相對較差。

別讓中國式的教育,廢掉孩子,“搶跑”的代價遠比你想的要大

3. 影響孩子的情感發展

在美國,David Weikart 教授也進行了類似的實驗,他將孩子們放在了3種不同型別的幼兒園。一種是傳統的以遊戲為主的,一種是多遊戲少知識傳授的,一種是重作業的。

在實驗的過程中,教授也發現了四年級以後發生了搶跑優勢的消失。在15歲以後,作業組的孩子表現出了明顯的叛逆心理。

並且這組孩子成年後出現了明顯的情感障礙,容易受挫,幸福感低。

二、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

1. 因勢利導的教育理念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推崇科學的理念,結合孩子的自身優勢進行引導更加能夠幫助孩子完成自我實現。

懂得因勢利導的父母會讓教育引導的過程變得非常的順暢,孩子不會覺得過於勉強,自然也更樂意配合。

別讓中國式的教育,廢掉孩子,“搶跑”的代價遠比你想的要大

2. 符合孩子成長節奏的教育方式

孩子每個階段所能夠接受的內容是有所不同的,當父母對他們施加了過多的教育壓力後,孩子們會表現出無法承受的狀態。

孩子被透支了興趣和精力,對於學習的耐受度更低,對於挫折的感知度更高。符合孩子成長節奏的理念灌輸才能得到孩子的正向反饋。

別讓中國式的教育,廢掉孩子,“搶跑”的代價遠比你想的要大

3. 放下教育中的焦慮心理

父母有必要放鬆一點,過於焦慮的心理會讓孩子也被傳染。焦慮讓孩子變得緊張,遇到挫折時孩子會表現出更低的承受力。

父母的焦慮很可能導致自身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產生。過猶不及的教育引導讓孩子無法受益。放輕鬆的父母更加能夠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父母教育是一件需要愛的事情。只顧著逼著孩子往前走是看不到孩子身上的與眾不同的特質的。大家對於父母教育有著怎樣的思考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05 字。

轉載請註明: 別讓中國式的教育,廢掉孩子,“搶跑”的代價遠比你想的要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