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華26年卻遭破產清算,艾格要去哪?

新京報訊(記者 鄭藝佳)提到女裝品牌艾格(Etam),很多80後、90後都記憶猶新。這個伴隨了一代國人青春的品牌,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卻是因破產一事登上熱搜。11月10日,上海破產法庭公眾號釋出一則“雙11”特輯訊息,提及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格公司”)破產清算案,將在網店以“全場一折”的特價處置資產。截至發稿,相關網店中僅剩一款商品,售價僅為39.9元,銷量超過200件。

艾格公司破產清算,中國門店已全部關閉

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服裝品牌,艾格的本土化策略不可謂不成功。在今日談及對艾格的印象時,還有消費者誤以為是“偽洋牌”。事實上,艾格於1916年憑襪業起家,雖為法國品牌,但創始人是德國人。1994年,艾格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於1995年在上海開設首家門店,至今已有26年之久。

今年7月,艾格在公眾號上釋出了一篇名為“Etam去哪了?”的文章,內容僅有一張動圖,敘述了品牌發展歷史。據該公眾號資訊,2014年,艾格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為3083家,2017年時縮減至2442家,2020年為0家。在圖片最後,艾格公眾號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Etam去哪了?”

據民事裁定書資訊,上海陸洲針織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陸洲”)曾因加工合同糾紛,與艾格公司對簿公堂。2018年12月,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由艾格公司支付上海陸洲449.73萬元。然而,艾格公司並未履行相關義務,上海陸洲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2019年3月,因艾格公司名下暫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最終執行程式被終結。

2019年7月,上海陸洲以艾格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同年10月,法院作出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債務人艾格公司破產清算一案,並指定了管理人。今年3月,破產文書被送達艾格公司。

資料顯示,艾格公司於2001年7月成立,註冊資本1703萬美元。而與艾格公司一同被裁定進入破產清算程式的上海英模特製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英模”),為艾格於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時設立的分支企業,註冊資本2415萬美元。上述兩家公司股東均為FRESH START。另據天眼查資訊,艾格公司以追收未繳出資為由,已向法院起訴股東FRESH START,案件將於11月26日開庭。

瘋狂擴張埋隱患,艾格業績“滑鐵盧”

2017年8月,艾格母公司Etam Développement(以下簡稱“艾格集團”)正式退市。長期以來,中國始終是艾格集團最主要的市場。

據目前可查詢公告,2010年-2011年,艾格集團在中國市場業績仍維持增長,轉變自2012年開始。按固定匯率計算,2012年艾格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由2011年的2540萬歐元驟降至150萬歐元,集團將原因歸結於分銷渠道的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缺乏吸引力的產品。

有分析指出,艾格集團在華擴張的主要方式為加盟,飛速增長的門店一度被視為增收利器,然而過度擴張也帶來了隱患。2012年,艾格集團的中國零售點數量高達3460個。截至今年8月底,常年佔據雙11銷量榜首的優衣庫在華門店數量僅767家。

客源分流、庫存積壓、零售點效益低下、加盟商瓜分利潤等問題,伴隨零售點的數量增加接踵而至,令艾格集團不得不開始關店。截至2017年6月30日,艾格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點縮減為2442個,但依然佔比64.83%。為消化門店庫存,打折也成為常態,而這對品牌的傷害不可避免。時至今日,部分消費者對艾格的印象仍是“一直在打折”。

此外,艾格的產品設計也成為消費者時常詬病的問題。在快時尚品牌入華後,艾格集團更是壓力陡增。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伴隨著商業地產的爆發,國際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快速擴張。隨著優衣庫、H&M、ZARA、Forever 21等諸多國外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快時尚開啟了長達近10年的“跑馬圈地”時代。

在此背景下,渠道的調整勢在必行。在2012年中國市場業績大幅下滑後,艾格集團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然而面對總數超過3000家、主要盤踞在百貨商場內的艾格零售點,調整也並非易事。據Économie報道,艾格集團有關負責人曾表示,2012年艾格在中國市場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便是百貨商場裡的營收效益變差,但品牌僅有88個銷售點在購物中心。該負責人還補充道,進入中國購物中心並不容易,那裡的租金已達到歐洲水平,但顧客消費卻很少達到對應期望,讓銷售點盈利困難。同時,艾格以加盟為主的擴張方式,也限制了向高租金的獨立門店擴張。

加碼內衣,“新”艾格能有力迴天嗎?

為拯救中國市場業績,艾格集團還曾試圖引入內衣門店。2015年11月,首家艾格Etam內衣店正式開業,但依然無力拯救品牌頹勢。最終,與快速發展的快時尚品牌相對,艾格集團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一路走低。2015年和2016年,艾格集團中國市場的運營虧損達到740萬歐元和1940萬歐元。

在2016年年報中,艾格集團直言:“艾格2016年在中國的業績表現令人失望。我們在中國開設成衣店已有22年,但由於消費放緩和門店客流量下降,目前正面臨困境。三大主要品牌ETAM Paris、ETAM Week-End和ES主要分佈於百貨商店,但因百貨商店客流量的持續下降,上述品牌受到了影響。同時,這些品牌的系列產品也不太受歡迎。”

針對上述情況,艾格集團還調整了中國市場的工作團隊,包括CEO離職、派出新的零售總裁和品牌總監,並計劃加碼內衣專賣店。然而,各項努力並未拯救艾格在華業績。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上半年,艾格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淨銷售額同比下滑25.6%。2017年8月,艾格集團退市。2018年5月,艾格集團宣佈將中國成衣業務出售給一家香港投資方。

在釋出告別訊息後,今年9月3日,艾格公眾號再度發文,表示將延續內衣產品線,並透露正在“籌備實體店”。據艾格公眾號資料,該賬號運營者為伊範內衣(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為2017年10月,經天眼查查詢,與遭破產清算的艾格公司並無關聯關係。在艾格公司、上海英模遭破產清算後,專注於內衣的“新”艾格又將去往何方?新京報將持續關注。

新京報記者 鄭藝佳

編輯 李錚 校對 危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91 字。

轉載請註明: 入華26年卻遭破產清算,艾格要去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