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確的是,史料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說明曹丕是在17歲時得的肺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丕確實是身有疾病的。據《三國志·魏書》記載:
夏五月丙辰,帝疾篤,召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嗣主。
可見曹丕最終確實是染病而死的。或許曹丕在爭奪皇位時並不知道這件事。但假設他知道了,仍爭搶皇位,算得上是自私嗎?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曹丕明知自己命不久矣,卻拼命上位,對曹家和其他兄弟來說不甚公平。
在當時,能夠與曹丕爭奪王位主要有三大勁敵,分別是曹昂、曹沖和曹植。曹衝十三歲因病而死就不必再提。曹昂則曹操長子,曹昂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深得曹操喜愛。更是曹丕上位之路中的一大勁敵。但在宛城之戰時,曹昂為了掩護曹操撤退,將自己坐騎讓給曹操,自己因力戰而死。曹丕的兩大勁敵都已死亡,接下來就只剩與其一母同胞的曹植了。
曹植才華橫溢,文采斐然。在王位的爭奪中,曹植憑藉出色的文學才能,一度贏得了曹操的喜愛,曹操也對其寄予厚望。然而當時的曹植顯然不是從小便在軍營生活、性格果敢的曹丕的對手。
雖然曹丕在這一點上佔據優勢,但是其明明身染重病,命不久矣,就算上位,也不會待很長時間。對曹植這樣身體健康、很有可能上位的人來說,是十分的不公的。更可況曹丕在上位後,就召曹植進宮,意圖以''七步詩''永絕後患。又先後對其他子弟痛下殺手,對曹家及曹氏子弟極不公平。
第二,曹丕有帝王之心,在他看來稱帝后將改變曹家的歷史命運,這是無上的光榮。
在《三國志·魏書》中曾記載:''是時有高元呂者,善相人,乃呼問之,對曰:“其貴乃不可言。''這就已經為曹丕登上那個位置埋了伏筆。更可況在其父曹操在世時,還顧忌著世人的言語,以及魏營中忠義之士的眼光,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到了曹丕,卻直接是廢了漢獻帝,自稱一帝。而其久在沙場,自然知道曹家從丞相變為帝王之後,其所還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他拼命上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或許在曹丕看來,登上帝位為曹家帶來的榮耀和價值,遠高於後人對其批判的自私與廉恥。10歲時曹丕就隨軍出征,跟著曹操四處打仗,小小年紀就吃盡了軍旅生涯的苦楚。見多了戰場的殘酷,生命的脆弱,曹丕自然會想著擺脫這種殘酷的處境。
況且此時曹操剛剛去世,曹魏集團趨於分裂,曹植也同樣對皇位虎視眈眈,此時可以說是誰先出手,誰就把握先機。所以說,曹丕或許只是把曹植想做的事提前做了而已。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曹丕拼命想要登上那個位子了。
第三,皇權之誘惑,再加上如果爭不到皇位,下場可想而知,曹丕難以拒絕。
更可況儲位的競爭歷來異常激烈,遍觀史書,失敗者的下場,無外乎身首異處。秦有胡亥登基之後,原本應順利繼承皇位的扶蘇,被胡亥與趙高所殺。唐代時,秦王李世民殺死自己的長兄和四弟,後立為太子,繼承皇位。當然,在三國時期,也有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曹丕同時代的袁紹兒子,也是互相殘殺的。所以說曹丕沒有理由,任由曹植取得王位,置自己於險境。
因此,在這樣大環境中,他只能夠力爭上游,保全自己。當時曹丕繼位前,曹彰因為武功高強,也十分得曹操的喜愛。曹丕繼位後沒多久就毒死了他。而與其同母的文采斐然的曹植,後來也沒能逃脫被整治的命運。
被曹丕一貶再貶,最後爵位是陳王,抑鬱而終,諡號為思,享年四十四歲。像曹熊等弟兄,也多因此而死。但是如果曹丕沒有登上帝位,而是他的兄弟之一登上帝位,曹丕的下場也不過如此。曹丕沒有理由不拼命上位。
正如陳壽於《三國志》所評:
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蓺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曹丕性格是不甚曠達,但若是過於曠達,不夠小心謹慎,是怕坐上這個位置的也就不會是他了。所以說,即使是曹丕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仍拼命上位,是談不上自私的。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