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曾經打下的江山,如今都包含了哪些國家
人類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征服者,比如歐洲的四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巴卡、愷撒大帝、拿破崙。這些人的名字已經足夠有排面了,但要與成吉思汗相比,他們的光環或許就暗淡許多。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孫東征西討50多年,以30萬常規部隊,先後攻滅40多個國家,其中還包括西遼、花剌子模這樣處於鼎盛時期的大型帝國。其征服720多個民族,涉及6億多人口,消滅各國軍隊總數超千萬,其中還包過歐洲人引以為豪的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下面就以不同時期的蒙古帝國版圖,來看看征服區都是今天的哪些國家。
>成吉思汗時期
>成吉思汗的辛酸經歷不必多說,1189年被推選為乞顏部可汗,隨後就是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推舉鐵木真為成吉思汗,代表著大蒙古國的建立。大蒙古國主要涵蓋了大部分蒙古高原,包括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這六大部落聯盟故地,和成吉思汗起家的以尼倫、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可視同乞顏部)。
在大蒙古國建立後成吉思汗開始了擴張,重要性徵服有1211年佔領金國中都(北京);1218年消滅西遼政權;1219年至1222年進攻花刺子模(今烏茲別克、土庫曼一帶),在攻佔多個主要城池後進行屠城,花刺子模統治者摩訶末逃至裡海孤島病死,其子扎蘭丁越過印度河逃亡,蒙古大軍遂止步。1223年成吉思汗令速不臺領25000軍,從南高加索向北進入今南俄俄羅斯地區進行西征,在今烏克蘭地區戰勝基輔大公羅曼諾維奇,將其俘虜處決,但後來蒙古軍在今保加利亞薩馬拉河之戰中失利,被迫撤軍。
東歸途徑西夏,由於西征向其徵集兵員和糧草均未兌現,成吉思汗決定順路攻打西夏,但戰爭不到一年,成吉思汗便在賀蘭山病死,當時西夏已同意投降,但成吉思汗沒能等到受降儀式。蒙古人將成吉思汗死亡的悲憤發洩在了西夏身上,在中興府進行了大規模屠城,燒燬了西夏的一切宮殿廟宇和文獻資料,並立下了不為西夏修史的規定,所以西夏至今都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可供查閱的資料少之又少。
可以說成吉思汗在世期間,主要軍事成就包括統一蒙古高原、橫掃金國、滅西遼、徵花剌子模、滅西夏。就征服情況來看,蒙古大軍向西一直進攻到今黑海沿岸烏克蘭附近,往南追擊扎蘭丁至印度河而止,北部能夠開赴軍隊滲透的就是今俄羅斯南部、哈薩克一帶,這就是成吉思汗時期的擴張極限。
然而蒙古軍在成吉思汗時期並沒有完成對花剌子模以及基輔公國的征服,未形成有效的控制與駐軍。而屈出律篡奪的西遼政權,在被征服後,契丹貴族又於1224年建立了起爾曼王朝,即“後西遼”,其地域發生明顯變化,面積也縮小不少(只剩今伊朗、阿富汗交界區域),他與花剌子模合作,將蒙古人的勢力阻隔在伊朗高原、裡海以東,可以將這裡看做成吉思汗時期的西方邊界。這個後西遼直到旭烈兀建國後才被吞併。
成吉思汗的西征為後來蒙古帝國西征打下了堅實基礎,尤其是哲別、速不臺率軍於裡海沿岸的大迂迴,進入亞塞拜然(今亞塞拜然)進行喬治亞(今喬治亞)之戰,掃蕩高加索南北諸役中,帖雷克河之戰、迦勒迦河之戰攻破俄羅斯10萬聯軍,算是打開了俄羅斯大門。在北部邊界上,成吉思汗時期幾乎佔據了今哈薩克一半的土地,以哈薩克斯丘陵為界。所以成吉思汗時期的大蒙古國涵蓋了今天中亞地區主要國家:阿富汗、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克什米爾地區。
>成吉思汗以後的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去世後傳位給第三子窩闊臺,1231年窩闊臺兵分三路伐金,至1234年,蒙宋聯合將金攻滅。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第二次西征,這次是以朮赤長子拔都為首,各蒙古王公均派出長子參與,故稱長子西征。首先向欽察、俄羅斯方向進軍,攻佔莫斯科等城市,至1240年又真正意義上攻佔基輔公國。1241年拔都繼續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後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受到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的頑強抵抗,但仍舊無濟於事。
(拔都西征路線)
1242年初,聯軍首領貝拉四世逃至克羅埃西亞,拔掉便令合丹追至克羅埃西亞,將貝拉逼往達爾馬提亞群島。待當年開春,窩闊臺去世,且蒙古軍隊也遭受巨大損失,內部對於繼續追擊產生了爭議,拔都最終決定率軍東歸。拔都的人馬撤至伏爾加河下游營地,因與貴由不和,也無意大汗爭奪,所以留在了封地,後在其父朮赤汗國的基礎上建立了金帳汗國,拔都這次西征所到之地就是蒙古人抵達的最西邊。
窩闊臺之後的第三代大汗是貴由汗,他雖然是窩闊臺的長子,但在汗位繼承上經歷了不少波折,這裡不贅述。只需瞭解一下貴由母親乃馬真後稱制了五年,在貴由成為大汗後,又受制母親干涉政權,直到乃馬真後去世,貴由才有權準備西征。但他在1247年準備的西征,1248年三月剛行軍至今天的新疆惡敏縣附近就病逝了,後由他的老婆海迷失後稱制,直到1251年才由忽裡勒臺大會推舉蒙哥為汗。因蒙哥汗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兒子,所以這標誌著汗位從窩闊臺系轉向拖雷系,因此引發皇族內部的分裂,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蒙古屬於解決內部問題,停止了擴張步伐。
經調整後,蒙哥於1252年開始令弟弟忽必烈徵雲南、大理國,這是蒙古攻宋的戰略轉變。與此同時,又令弟弟旭烈兀準備西征。1254年1月,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國王段興智投降,雲貴高原併入大蒙古國版圖,1256年,段興智前往漠北和林皇宮覲見蒙哥,被蒙哥任命為大理總管。旭烈兀這邊於1256年越過阿姆河,攻滅波斯南部的盧爾人政權,西部的木剌夷國;於1258年滅亡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於1260年滅亡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另分兵攻佔了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半島)大部分地區,自身主力行進至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地區,準備攻打埃及馬木留克王朝。
(釣魚城)
旭烈兀在西征時,蒙哥也於1258年開始,率三路大軍征伐南宋。在1259年攻打四川境內的釣魚城時,蒙哥汗疑似被炮擊,死於前線,此訊息傳到旭烈兀處恰逢與埃及交戰前。旭烈兀因此取消作戰計劃,率軍東歸,馬木留克王朝趁機攻佔敘利亞,並殺死旭烈兀留守敘利亞的愛將怯的不花。旭烈兀只能強忍憤怒東歸,所以西方世界稱中國的釣魚城為“東方的麥加”,是這座城市“召回”了蒙古人,當時旭烈兀的西征已經迫使東羅馬朝廷與西歐諸多國家躁動不安,多個國家派出使者,稱願意為旭烈兀提供幫助,這種臨死前的討好也隨著蒙哥汗的去世而不了了之。
由長子西征與旭烈兀西征可以明顯看出,二者的路線選擇是在成吉思汗西征的南北兩側,也就是力圖解決南北沿線成吉思汗沒有徹底征服的區域。比如拔都解決了欽察、俄羅斯未臣服的諸部,然後向東歐大平原延伸;旭烈兀則更為明顯,出了和林一路向西南走,抵達克孜勒庫姆沙漠後改向正南方向,進入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城,由此為前沿基地,一路踏過伊朗高原,迂迴過裡海南岸,開始對西亞、東歐南部進行掃蕩,一直打到地中海地區。
(旭烈兀西征路線)
拔都與旭烈兀相比,看似旭烈兀打的更遠,但拔都征服的區域要比旭烈兀多的多。在成吉思汗西征的基礎上,拔都是征服了今塔吉克和哈薩克全境,斯拉夫各族臣服,基輔公國也是二次西征確立的統治,後擊潰波蘭、羅馬帝國聯軍,匈牙利、保加利亞、義大利半島相繼被攻滅。旭烈兀的成就則主要是對伊斯蘭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攻佔。這兩次西征屬於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擴土,也是這兩人憑本事獲得了建國的條件,後來拔都的金帳汗國,旭烈兀的伊爾汗國幾乎涵蓋了征服區,但都有徵服地沒能守住的現象,比如匈牙利與敘利亞。
(旭烈兀迂迴過裡海南岸)
蒙古除了向西發展外,在忽必烈解決了弟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後,開始對南宋進攻,解決南宋後,又向越南、緬甸、爪哇等東南亞國家進攻,但這些地方最終都未能征服,忽必烈對日本的兩次進攻也都以失敗告終。在元朝版圖大致奠定以後,就形成了所謂的蒙古帝國,這是歐洲人對蒙古人政權的稱呼,此時的大蒙古國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因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四大汗國雖有支援傾向,但實際已經獨立。真正要說大蒙古國的全盛時期,還屬蒙哥汗在位期間,當時也是旭烈兀西征的最頂峰,也就是所謂的蒙古帝國除去南宋部分,都是大蒙古國的領土。
(大蒙古國全盛時期)
如果按照蒙古帝國的概念來看,其領土面積鼎盛時期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東亞大部分、北亞、南亞部分、中亞、中東、西亞、現代的土耳其部分、以及俄羅斯和東歐。入侵範圍涉及波蘭、立陶宛和德國,直到法國和義大利停止。跨越北緯15°~60°,東經15°~140°之間,據歐洲學者統計,蒙古帝國鼎盛時的領土涉及今天40多個國家:
中國、朝鮮、韓國、寮國、緬甸、泰囯、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阿富汘、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芬蘭、瑞典、挪威、丹麥、法羅群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荷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
(大英帝國範圍)
蒙古帝國的範圍雖然廣大,但是廣論面積只被歐洲人列為第二,第一位的是大英帝國,因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地在鼎盛時期已經高達3550萬平方公里。不論怎麼看待這個問題,蒙古帝國的擴張,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都給世界各地人民帶來了災難,野蠻的擴張殖民行為並不值得我們追捧,歐洲人曾經將蒙古的擴張稱為“黃禍”,這種種族歧視的名詞也代表了歐洲人對蒙古帝國擴張行為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