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眾所周知,高考升學的途徑有很多。其中,“強基計劃”由於今年才是第二年試行,且主要面向成績較好的高考學子。所以,熟悉瞭解該計劃的人並不太多。

“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什麼是“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增強(強化)基礎的一項計劃。這裡“強”字還有一層意思體現在計劃的實施主體上。

根據教育部通知要求,試點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共有36所,也即是首批“雙一流”中的36所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它們是高校圈毫無爭議的最強實力擔當。

“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基”指代的是基礎學科,而且還是各校基礎學科中的王牌專業,核心目的就是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

2021年“強基計劃”4大變化

變化之一:整體招生省份增多

與普通高考招生一樣,各大高校“強基計劃”面向省份也是不同的。相比去年,今年各校“強基計劃”面向省份有了明顯增加。

比如說哈爾濱工業大學,“強基計劃”招生省份較去年新增了8個,中國農業大學更是新增了12個,這就讓更多考生有了透過“強基計劃”上名校的機會。當然,也有少數大學在去年的基礎上縮招,比如說重慶大學,減少了7個招生省份。

“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變化之二:提高了入圍比例

“強基計劃”錄取的綜合成績由高考成績、校測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組成,其中,高考成績在綜合成績中的佔比不得低於85%。

由於去年有部分學校“強基計劃”沒有招滿,所以今年多數高校放寬了報考範圍,提高了入圍比例。簡單來說,就是入圍人數由去年招生人數的3-4倍,擴充到了5-6倍,目的也是為了從更多學生中挑選到真正認同“強基計劃”、願意報考就讀的。

“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變化之三:擴大了專業選擇面

影響考生報考“強基計劃”熱情的,除了學習基礎學科特點和未來就業以外,還與專業選擇面窄有關,去年不少高校甚至指定了唯一專業,完全沒有選擇的可能。

今年,多所高校允許學生在一個專業組裡填報3個或4個專業,最高的可填6個專業,考生選擇專業的面更大,相信包括興趣度也會水漲船高。

“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變化之四:增加了確認環節

為了減少考生盲目報名或報而不考現象發生,今年不少高校在高考結束後、分數公佈前,增加了“考生確認”環節。一旦有些考生感覺自己考得不錯,不想走“強基計劃”上大學這條路,高校可以替補考生入圍。如此,既可以減少校測名額的浪費,同時還給高校招滿生、招好生提供了保障。

“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報考拒絕“功利心”

“強基計劃”自去年試點以來,就被不少人視作高考上名校的一條捷徑。但實際上,該計劃根本上是要選拔有志於從事基礎學科研究的有用之才。所以,建議考生們在報考時要遵從個人內心真實意願,拒絕“功利心”。那些不甘於坐數學、生物、物理、化學、歷史等基礎學科“冷板凳”的同學,就直接選普通高考錄取的計算機、金融、管理等熱門專業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92 字。

轉載請註明: “強基計劃”第二年,4大變化引關注,報考拒絕“功利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