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表面“不待見”的三種學生,實際上卻“稀罕得很”,有原因

文/暮沐教育日記(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當大家回想起學生時代,你認為自己是深受老師喜歡?還是屬於被老師討厭的那一類呢?

對於所有班主任來講,班級裡那幾個優秀的班幹部,就相當於他的“左右手”“得力干將”,對他們的喜愛程度可以說是無可比擬了。

不過,除了班幹部之外,每個班總有那麼幾種“特殊”的學生,同樣深得班主任的歡心,班主任看起來似乎不喜歡這類學生,但事實上心裡“稀罕得很”。

班主任表面“不待見”的三種學生,實際上卻“稀罕得很”,有原因

這三類學生表面上看很“不待見”,其實老師卻稀罕得很

(1)班級上的“淘氣包”學生

調皮的學生是每個班級裡的“標配”,在大多數人看來,這部分學生很頑劣,因為他們總是調皮不守紀律,可能是在老師上課時故意打斷,或者是喜歡課後給老師惹麻煩。

從表面上看,這類學生會讓班主任很頭疼,不知道如何管教。

但實際上,苦惱歸苦惱,班主任是很喜歡他們的。

面對死氣沉沉的教室,這些學生調皮的表現,但往往是班上的“開心果”,可以起到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如果這些學生把調皮這個東西掌握得適度,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使教師的課堂效果更好。

(2)那些“沉默是金”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很少說話,不願意交流,偶爾說幾句話聲音也非常柔弱,這屬於內向的性格,再加上處於青春期的他們可能比較敏感,和異性同學說一句話可能會臉紅,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者上黑板答題,都會害羞得不知所措。

但這樣的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總是默默地做很多事情,面對老師佈置的任務,總是積極完成,和一些調皮的學生相比,他們就顯得非常聽話了,那麼班主任管理起整個班級也就更容易,所以老師怎麼會不喜歡他們呢?

班主任表面“不待見”的三種學生,實際上卻“稀罕得很”,有原因

(3)班裡坐在後幾排的學生

也許,很多人會對班上最後一排的學生有一種“蔑視”的感覺,因為他們往往是不用功的壞學生,最常做的就是調皮搗蛋。

其實,不能把最後一排學生狹隘地稱為差生,這對他們不公平,很多同學因為個子過於傲人,只能坐在最後一排,有時候他們反而是班主任的“底牌”。

當在學校有運動會,籃球賽等等各種各樣的遊戲比賽時,就到了最後一排同學展示才華的時間了,還能為班級爭取的榮譽,也會讓班主任高興。

(4)成績好但十分調皮的學生

眾所周知,每個班都有幾個好學生。他們不僅是家長的期盼,更是老師眼中的寶貝,也是學生們羨慕的物件。但是不管他們學習多好,總會有淘氣的時候,有時他們可能會故意做一些搗蛋的行為。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你只要學得好怎樣都行”。這是許多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學習而說的話。也就是說,只要你做得好,你平時的小打小鬧老師還是可以視而不見的,但能否真正達到,還要看老師的心情。

對於這樣的學生,只能說他們有一塊“免死金牌”,那就是成績好。也許當他們犯錯的時候,老師表面上批評加說教,但不會像對其他同學一樣進行懲罰,因為其實班主任很喜歡這類學生。

班主任表面“不待見”的三種學生,實際上卻“稀罕得很”,有原因

身為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要守好自己的本分,爭做班主任喜歡的那類人

(1)上課仔細聽講

上學的本質是努力學習,獲取知識,很多學生上課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在不經意間就溜走了,這直接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們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分心,要認真聽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績。

(2)不要擾亂課堂

學習不好的孩子,在課堂上可能會做出各種各樣搗蛋的行為,這不僅會耽誤他們的學習,還會干擾其他學生和老師。

這種擾亂課堂的人,通常不會被老師喜歡,將來也很容易走入歧途,同學們儘量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3)積極回答問題

在課堂上,學生對老師的反應越積極,成績提高得就越快,也越容易深受老師的愛戴,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無論你在上哪節課,班主任都會對班上的學生進行默默地監督,如果你的上課狀態非常積極,那麼自然會得到班主任的注意和喜愛。

班主任表面“不待見”的三種學生,實際上卻“稀罕得很”,有原因

教育寄語

在校期間,有些表現好的學生,即使學習成績不是很好,老師也很喜歡他們,有些學生成績優秀,但他們性格外向、積極。班主任可能不太喜歡他們。

在學校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個性的優缺點,班主任都很喜歡大部分學生,只有少數學生,班主任一看也是頭疼。

不過,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學生,都應擺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努力成為老師心中的好學生。

討論話題:仔細想想,你們班的學生有這些特點嗎?你屬於什麼樣的學生?歡迎評論和分享。

PS:本文配圖來自網路,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班主任表面“不待見”的三種學生,實際上卻“稀罕得很”,有原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18 字。

轉載請註明: 班主任表面“不待見”的三種學生,實際上卻“稀罕得很”,有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