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本科”的“本”是什麼意思?

大學“本科”的“本”是什麼意思?又是怎樣由來的呢?

今天帶大家一起漲姿勢!

1  這事還得從古代科舉說起

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引自西方的。但中國的文化始終是傳承,西方的大學被引入中國後,有著明顯的“中國化”色彩。

中國古代沒有明確的學制概念,但科舉卻是有明確的規定的。

古代科舉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不是現在的高考每年都舉行。

大學“本科”的“本”是什麼意思?
2  古代科舉為什麼要規定三年

首先是有現實的客觀條件制約,比方說交通問題,行政效率問題,時間太短,高生與官方都存在難題。更重要的是,科舉制度還要與當時的其他制度相銜接。比如說“丁憂”制度。

“丁憂”,就是民間所說的守孝三年。考生或官員,如果有父母等親人去世,必須回家守孝,不能參加考試或上班。

“丁憂”的制度規定,是二十七個月,約等於三年。科舉三年一次,守孝也是三年,這樣制度就銜接了。

古代紀年,使用的是天十地支。如1619年為丙辰年,這一年的科舉即稱“丙辰科”;1619年為己未年,這一年的科舉即稱“己未科”。這就是科舉中的“科”。

大學“本科”的“本”是什麼意思?
3  科舉制度中的“本”是什麼意思

古代科舉,考生要從秀才考到舉人,再考到進士,三個級別。

其中的進士,先參加全國性的“會試”,考中後再參加“殿試”。“會試”是禮部舉行的,“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

“會試”到“殿試”,沒有淘汰,除非有什麼違規行為,也有可能就是考生遇到親人去世,需要“丁憂”,不能參加殿試。

正常情況下,參加了丙辰科會試,就會參加丙辰科殿試,也就是本科殿試。通俗地講,就是參加同一科的會試與殿試。

所以,古代科舉中的“本科”,指的是同一科。或者說,是“這”一科。

“本科”一詞,最早見於宋代,《宋史·選舉志一》:“開寶三年(970年),詔禮部閱貢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一百六人,賜本科出身。”

大學“本科”的“本”是什麼意思?
4  現在的“本科”指什麼

本科就是指大學全日制本科,其中大部分人同時擁有本科畢業證書與學士學位證書。少數人因為不及格門數超過標準,而只有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沒有獲得學士學位證書。區別於大學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26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學“本科”的“本”是什麼意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