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霞
隆昌市大南街小學
驀然回首,我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已二十七載。沿途的美麗風景,讓我“沉醉不知歸路”;經歷的坎坷, 讓我“山重水複疑無路”;意外的驚喜,讓我“春風得意 馬蹄疾”;一路的收穫,讓我深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教育路上,我不是過客,而是行者, 用心丈量我與孩子的詩和遠方。一路淺吟低唱,我深 感在與孩子相互陪伴的日子裡,行者無疆。
一聲“老師”,吹響啟程的號角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在兒時的記憶裡,“老師”便是這天底下最好的工作。
裊裊炊煙中,爺爺牽著我的手,行走在開滿野菊花的鄉間小道上。鄉親們純樸的笑容、親切的問候、崇敬的眼神,無一不讓我感 受到這份職業帶來的尊重。
猶記得,爺爺日夜挑燈備課的身影,家家走訪時的音容,一聲“李老師”便包含了所有。從那時起,一顆小小的種子便在我心中種 下:長大了,我也要當老師,我也要成為爺爺那樣認真負責、受人尊敬的好老師。十幾年過去了,那顆小種 子已在我的心中長成了參天大樹。
1993年8月,我如願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至此,我的教師生涯拉開了序幕。
一聲“姐姐”,溫暖清冷的寒夜
畢業後,我被分配到中心街小學。
當時這所學校條件有些艱苦:又黑又深的過道,又老又舊的教學樓,一間土坯房搭建的臨時宿舍。
但那時的我,渾身充滿了幹勁:一群可愛的孩子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圍著我;一群愛崗就業的老教師,毫無保留地幫助我;一 群樸實善良的家長,全心全意地相信我。
為了回饋大家對我的信任,為了回應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為了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我開始了邊聽、邊學、邊上課的日子。
一有空閒,我便拿上小板凳,來到其他老師的班級聽課。老教師的課堂設計,孩子們的課堂生成 都是我要學習的內容。
“老師,我可以叫你一聲姐姐嗎?”放學了,我終於把班裡最後一個孩子送走。那個平時靦腆得不敢舉手發言的女孩走到我身邊,輕聲問我。
“我覺得你特別溫柔,特別美,你對我們真好,就像我姐姐一樣。”女孩見我沒回答,繼續說。
那一刻,我覺得眼眶有些溼潤了。
可能這聲“姐姐”就是我日日備課到深夜的原因,就是我天天聽課寫反思的理由, 就是我從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傾心呵護每一顆童心的 回報。我笑了,用力地抱了抱這個孩子,“當然可以, 謝謝你”。
從此,為這聲“姐姐”,我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姐姐要做孩子身邊最貼心的人,要做最懂孩子的人,要做最有耐心、最溫柔的人,更要做給他們帶去知識和溫暖的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考試中,我班孩子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大家都親切地叫我“小姐姐老師”。
一聲期盼,加快成長的步伐
時光飛逝,從普通教師到優秀教師,再到骨幹教師,這是一條要經歷千錘百煉的路。
大大小小上百節的賽課、示範課、觀摩課,不僅給我留下了串串榮譽, 還讓我在這個過程中加速成長。
每一次走完“鑽研教材、教學設計、說課定稿、反覆試講、磨課改進、正式賽課、反思小結”的全程,我都無異於把自己放進熔爐, 高溫鍛造,反覆捶打,再放進冰水裡沉靜冷卻,再煉造,再捶打……
在這樣看似無限迴圈、反覆的過程中, 我一次次更新觀念、精煉語言、豐滿設計、提升技能, 終於百鍊成鋼。
當我苦思冥想仍然無法突破重點、難點時,當我滿懷激情站上講臺卻無法感受到學生的積 極參與時,當我精心設計的教案一次次被推翻時,我也曾沮喪、痛苦,甚至懷疑自己。
但當我閱讀完成百上千個名師課例而突發靈感時,當我站上講臺迎接孩子們的熱烈掌聲時,那種激動和自豪讓我更堅定了腳下的路。
為了執教縣、市首屆 CAI 優質課《海底世界》,我坐了七八個小時的火車,到成都購買相關影像資料,再連夜趕回隆昌,守著那臺陪伴我無數個日夜的破舊電腦,一段段剪輯,一點點完善,製作出了當時堪稱精美、如今看來有些粗糙的課件。
當我執教內江市骨幹教師示範課《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走下講臺,走到孩子們中間,巧妙示弱,以退為進:“哪些能幹的孩子能為我和其他老師噹噹小導遊,介紹小興安嶺的特點?”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小眼發亮”“小嘴直張”“小手高舉”的課堂氛圍。
一次次的浴火重生,化蛹成蝶,讓我在教師之路上勇往直前。
一聲師父,攜伴砥礪前行
2000年,因為工作需要,我來到了隆昌市第一實驗小學。
在“科研興校”的引領下,我驚喜地發現,以課題研究為抓手,透過教育科研在常態化教學中的實施,能夠化繁為簡,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並不斷實現自我突破:為解決“學生怕作文”“只重分數、評語, 不重修改過程”的問題,我和鍾永菊老師合作完成了 “學生自改作文的研究”,透過“學生初評”“同桌互評” “小組互評”“全班分享”“自由點評”等措施,激發學生 的習作興趣以及主動參與、積極習作的意識,不僅解放了師生的手腳,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漸漸地,我身上的擔子變重了,除了做好教學工作,我還要做好課題的主研人員,帶領團隊在課題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為解決“重學業,輕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問題,我和團隊申報了市級課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作為課題組長,我帶領課題組教師設計和開展了系列三生體驗活動,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生存本領,培養學生從小珍愛生命、珍視身心健康的理念。
青年教師的一聲 “師父”,是我帶領團隊堅持研究的不懈動力。
無論是在實驗小學、蓮峰小學,還是在大北街小學;無論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還是一名中層幹部、校級幹部,我始終捨不得離開三尺講臺,始終不忘“教書育 人”的初心。
二十幾年光陰荏苒,不曾改變的也許就是我曾經的那份執著,不曾懷疑的就是腳下這小小的三尺講臺。
師路無垠,行者無疆。
來源丨《四川教育》2020年第11期
圖文丨李霞(隆昌市大南街小學)
編輯丨段秋萍
責編 | 黃月
稽核 | 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