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到最後成為明朝開國皇帝,這人生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或許朱元璋自小窮怕了,他當皇帝后,就要大臣們節儉,而且還將大臣的俸祿壓得很低,二品官員每年的俸祿只有三百擔,以一個二品官員府上開支來說,這三百擔俸祿是不能維持開支的。
當時劉伯溫就曾說過,要求官員清廉節儉這一點沒有錯,但是當官員生活保障都沒有的情況下,就不能叫清廉了,官員為了生存會想方設法從別的地方彌補,朱元璋這種做法可以說是逼那些清官去做貪汙之事啊,或許有人會說,劉伯溫你知道問題所在,為什麼不跟朱元璋說,當時的劉伯溫就說,你跟朱元璋提這個事,朱元璋肯定會答你,一百擔銀兩夠一個普通家庭開支一年了,現在給你三百擔,你還嫌不夠嗎?
其實朱元璋說這話沒毛病,但朱元璋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二品官員的身份,二品官員的府上有下人,這些人都需要吃飯,身體病了要花錢,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大多了,當上皇帝的朱元璋,他還是按以前的生活消費意識來衡量官員的開支。
或許就是這些原因,明朝有很多清官為了生存,不得已走上貪汙的路,劉伯溫說的那些話很正確,就算你是一個清官,家裡無米開鍋了,剛好這時有人給你送大米,你會不會收呢,或許你覺得收下也無妨,日後再歸還便是,那以後你生病了無錢醫治,剛好又有人給你送錢,你收還是不收,倘若你收下了,那人只求你辦一件小小的事,這件事小到你只要跟手下打個招呼就成,貪汙大門就此打開了。
明朝很多官員因生活所逼,不得已打開了貪汙的大門,而劉伯溫也是一個二品官員,他每年的俸祿也是三百擔,也不夠府上開支,並且無米開鍋的情況下,劉伯溫一直堅守為官清廉,實在沒錢了,就拿自已的字畫出去賣,緩解府上的開支,但劉伯溫的身子弱,常年生病,生病了就要花錢啊,而劉伯溫俸祿都不夠府上開支,他哪裡有錢看病,於是長期下來,身體就落下了病根。
當年朱元璋想清除淮西權貴,就命劉伯溫調查歐陽倫的案件,以歐陽倫的案件入手,調查淮西權貴有沒有參與此事,而劉伯溫為了查明此事,奔波勞碌在外面行走了半年時間,才將案件調查清楚,劉伯溫將證據呈給朱元璋後,沒有得任何的獎賞,反而冷落了劉伯溫,而劉伯溫本來身子弱,有病在身,再加上半年的奔波勞碌,病情更加嚴重。
而這個時候,邊境報急,有外敵入侵,朱元璋原本想打壓淮西權貴,驕兵悍將的,但現在外敵入侵,朱元璋又不得已重新重用驕兵悍將,靠他們來抵擋強敵,但這些淮西權貴與劉伯溫不和,他們也知道劉伯溫在查他們,於是他們要求朱元璋殺了劉伯溫。
朱元璋為了安撫這些驕兵悍將,打壓劉伯溫,雖然沒有殺掉劉伯溫,但斷掉了劉伯溫的俸祿,當時劉伯溫的處境正急需銀兩看病,朱元璋卻斷了俸祿,這樣做如同要了劉伯溫的命,後來劉伯溫沒有辦法了,只能做一些扇子到街市上販賣,換取一些銀兩看病,但朱元璋得知後,立刻命人收了劉伯溫的攤子,並警告劉伯溫,堂堂一個朝廷大官在街市上擺攤,成何體統。
對於皇帝的命令,劉伯溫不敢不從,只能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了府上,還好這個時候,馬皇后送來了一些生活用品給劉伯溫,但只能解一時之急,不能解決問題,而馬皇后也因此受到朱元璋的責罰。
由於沒有經濟來源,劉伯溫的病情越來越重,隨時有可能歸西,劉伯溫就想回歸故里,可以死在自已家鄉,就叫兒子去求胡惟庸。當時的朱元璋不在宮裡,朝中大小事都由胡惟庸作主,而胡惟庸屬於淮西權貴一派,一直以來與劉伯溫不和,胡惟庸也因為此事刁難劉伯溫,聲稱自已做不了主,不過胡惟庸還是將此事告知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此事後,他大發雷霆,說劉伯溫又在裝病,然後交待胡惟庸,說他以前雖然答應過劉伯溫迴歸故里,只是同意歸葬,不是歸養,然後命胡惟庸帶御醫去看劉伯溫,並且還賜珍奇藥物。
當時的胡惟庸有點不明白朱元璋是什麼意思,他搞不懂珍奇藥物是什麼,後來胡惟庸猜測朱元璋是想殺了劉伯溫,於是胡惟庸給劉伯溫送去了毒藥。
當時劉伯溫不知是毒藥,就喝下了朱元璋賜的珍奇藥物,卻不知這珍奇藥物成了催命符,當天晚上劉伯溫就歸西了,想不到一生清廉的大清官,被奸人所害慘死,劉伯溫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助朱元璋得取天下功不可沒,但後來的下場卻是這樣的悲慘,真的令人感到心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