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教育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三版),科學指導學校做好2021年春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
具體內容一起來看↓↓↓
高等學校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
(第三版)
為指導高等學校做好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高等學校防控工作責任,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精準防控,制定本技術方案。
一、開學準備
(一)學校的準備。
1.重視開學準備。學校根據疫情形勢和所在地疫情防控相關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春季高發傳染病的預防工作,科學制定開學工作方案,周密安排學生返校報到,有序推進春季開學工作。
2.落實各方責任。配合當地嚴格落實轄區黨委和政府屬地責任、行業部門主管責任,落實好學校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黨委書記和校長是高校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學校疫情防控的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提前有序做好開學前學校疫情防控各項準備和工作安排。
3.堅持聯防機制。完善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教育部門與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指導,推動學校與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溝通協調,配合屬地街道(鄉鎮)、社群(村)等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供專業指導和人員培訓服務,形成教育、衛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監測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做到業務指導、培訓、巡查全覆蓋。
4.完善各類預案。學校提前熟悉掌握當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醫療服務預案,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師生來源特點,制定具體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細化各項防控措施,做到責任到人。校醫院、醫務室等應發揮與疾控機構、醫療機構的紐帶作用。學校開學前與屬地社群、公安機關、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等做好對接,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5.做好物資儲備。提前做好消毒劑、口罩、手套、非接觸式溫度計等防疫物資儲備,配備足夠的盥洗設施。對非接觸式溫度計等裝置進行校準,保證測溫資料可靠。在學校內按照標準設立(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安排專人負責學校衛生設施管理、衛生保障、監督落實等工作。加強學校衛生管理員、志願者、宣傳員等校園防控隊伍建設。
6.完成環境整治。開學前對校園實施全面的環境衛生整治,包括加強對冰鮮冷鏈物流的監控和管理,對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等場所進行徹底的衛生清潔消毒、通風換氣、清理垃圾,對校園內使用的空調通風系統和公共區域物體表面進行清潔和預防性消毒處理。
7.加強教育培訓。對師生員工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培訓。
(二)師生員工的準備。
8.報備健康狀況。開學前進行連續14天每日體溫監測,記錄健康狀況和活動軌跡,並如實上報學校,配合學校做好開學入校健康檢查。
9.落實返校要求。返校前應確保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低風險地區師生員工經學校稽核健康狀況,符合要求後即可返校;嚴格落實對從中高風險地區返校師生員工的健康管理要求。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按照我國相關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10.做好旅途防護。返校旅途中要隨身攜帶足量防護用品,注意個人衛生、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主動配合乘務等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防疫管理等。
二、開學之後
(一)學校管理要求。
1.落實主體責任。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壓實學校傳染病防控主體責任,完善傳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方案,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等制度和防控措施。
2.做好監測預警。做好師生員工健康監測工作,落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記制度,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做到傳染病聚集性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加強新冠肺炎、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冬春季高發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處置工作,將疫情防控作為學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
3.堅持登記制度。把好校門關,工作人員和來訪人員佩戴口罩,對進出人員監測體溫。學校要加強對外賣配送和快遞人員核查、登記與管理,合理設定快遞收發點。
4.做好場所管理。堅持疫情常態化下不同場所管理要求,加強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體育館、會議室、實驗室、校醫院、衛生間等場所的管理和清潔消毒,定期通風換氣。
5.加強活動管理。根據校園情況合理控制人員密度。開放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體育場等公共空間。加強各類聚集性活動審批管理,非必要不組織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
6.加強員工管理。鼓勵校(樓)門值守人員、保潔人員和食堂工作人員等自願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工作期間應當佩戴口罩,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上報並及時就診,不得帶病工作。食堂工作人員應當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與消毒。
7.落實健康教育。把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內容納入學校健康教育,定期對師生員工開展傳染病防控知識技能培訓。透過多種方式,提高師生員工防病意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健康體魄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健康素養和自我防護能力提升。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用眼習慣,控制視屏時間,合理作息。關注學生心理,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
(二)師生管理要求。
8.遵守校門管理。師生應遵守學校校門管理規定,儘量減少出校。積極運用資訊化手段,實施便捷的進出校門管理機制。
9.加強個人防護。在校期間自覺按照學校規定做好個人健康管理,一旦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時應及時上報,並按照當地相關規定就診。注意手衛生、個人衛生、用眼衛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宿舍衛生清潔,定期晾曬、洗滌被褥及個人衣物。符合接種要求的師生依法依規、知情同意、自願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10.保持社交距離。學生做到學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應當隨身備用口罩,在校外公共場所無法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時,需要佩戴口罩。
三、應急處置
(一)關注疫情變化。一旦所在區域發生本土疫情,要嚴格實施師生員工體溫檢測、晨(午)檢和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與登記等防控措施。校園出現病例後,視情采取班級停課、封閉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等處置措施。
(二)遵守處置流程。師生員工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當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到醫院就醫。學生應當及時報告輔導員,教職員工應當及時報告所在單位和校醫院。校醫院應做好新冠肺炎症狀主動監測,及時上報,及時轉診。學校配合疾控機構做好環境消毒和檢測工作。
(三)啟動應急機制。如教職員工和學生中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學校應當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第一時間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師生員工病癒後,返校時要對其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具的相關證明。
中小學校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
(第三版)
為指導中小學校加強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中小學校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精準防控,制定本技術方案。
一、開學準備
(一)制度要求。
1.重視開學準備。教育主管部門依據當地疫情風險等級和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確定開學時間,科學制定開學工作方案,安排師生有序返校。嚴格落實“四方責任”,確保措施部署到位、責任明確到位、人員組織到位、設施完善到位、物資儲備到位、制度落實到位、風險評估到位、應急預案到位。
2.明確責任到人。學校成立書記和校長擔任組長的新冠肺炎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多校址辦學的學校,各校區指定責任人和聯絡人,確保責任到人。
3.落實防控機制。落實傳染病防控“兩案九制”的各項措施,完善教育、衛生、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學校在開學前組織全校教職員工對各項方案和預案進行專題培訓,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4.關注返校要求。低風險地區師生員工經學校稽核健康狀況符合要求後即可返校;嚴格落實對從中高風險地區返校師生員工的健康管理要求。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時按照我國相關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二)保障要求。
5.儲備防疫物資。學校根據學生及教職員工數量,結合應急方案做好消毒劑、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乳膠手套、非接觸式溫度計等疫情防控物資儲備,專人管理,確保存放安全。
6.整治校園環境。開學前對室內外環境和空調通風系統進行徹底清潔,做好垃圾清理,開展預防性消毒。提前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的通風換氣。
7.設立處置場所。在校門口就近設定臨時等候區和健康觀察室,為入校時出現疑似症狀的人員提供臨時處置場所。
8.配備防疫人員。學校根據有關規定按師生員工人數足額配備校醫或保健教師,並定期進行防疫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考核,確保學校防疫工作正常開展。
二、開學之後
(一)入校管理要求。
1.實施入校排查。落實“網格化”管理要求,動態掌握師生員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開學前14天的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情況。對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疑似症狀的人員,應當督促其及時就醫。符合接種要求的教職員工依法依規、知情同意、自願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2.加強校園管理。全面把控所有進出校園通道,實行校園相對封閉管理,做到專人負責、區域劃分合理、人員登記排查記錄齊全。工作人員和來訪人員佩戴口罩,對進出人員監測體溫。堅持入校登記制度,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師生員工進校門需核驗身份並監測體溫。入校時若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疑似症狀,應當由專人帶至臨時等候區,測量體溫,及時聯絡學生家長,按規定流程處置。
(二)入校後管控。
3.落實主體責任。按照“兩案九制”中的傳染病防控制度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壓實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責任,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4.做好健康管理。堅持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課追蹤登記制度等,做好“日報告”和“零報告”,做到傳染病聚集性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完善學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資訊檔案,重點監測師生員工有無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做好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冬春季高發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處置工作。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師生員工要密切追蹤診斷結果和病情進展。嚴格執行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做好登記臺賬。對曾經患病的師生員工密切長期跟蹤,及時掌控其健康狀況。
5.巡檢重點區域。學校每日開展校門衛室、食堂、衛生間、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宿舍、衛生室(保健室)、體育場館等重點區域、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巡查,做好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工作,排查潛在風險,加強整改。做好飲水裝置清潔消毒,保持學校室內外環境衛生,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廢棄口罩定點投放等工作。
6.加強活動管理。學校合理管控人員密度,儘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群體管理。在校期間引導學生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隨身備用口罩。
7.保持手部衛生。中小學校在操場、衛生間、食堂、宿舍等場所要配備足夠的洗手設施並確保執行正常,配備洗手液和免洗消毒液。引導教職員工和學生採用正確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8.保障食堂衛生。開餐前半小時完成就餐區域的消毒和通風換氣。規範就餐流程,儘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做好餐(飲)具清潔消毒和餐餘垃圾清理和分類。加強對食材(尤其是冷鏈食品)的採購、儲存、加工等環節的衛生安全管理。校外供餐單位送餐人員體溫正常方可進入學校,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9.加強寄宿管理。正常教學期間原則上不得出校;如必須出校,須嚴格履行請假程式,規劃出行路線和出行方式,並告知學生家長。加強宿舍出入管理,憑證出入並進行體溫排查。加強宿舍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按照標準設定臨時隔離室,對有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者進行臨時隔離,按規定要求就診。
10.加強健康教育。學校應當將新冠肺炎和其他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等納入教育內容,透過多種途徑將相關知識與技能資訊推送給學生和家長。關注師生員工的心理狀況,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
11.加強近視防控。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用眼習慣,保持正確讀寫姿勢,嚴格控制視屏時間。教師授課應當合理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減少線上教學及作業時間。引導學生科學運動,平衡營養膳食,合理安排作息,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低風險地區要確保學生開展足夠時間的戶外活動。
12.加強人員防護。校(樓)門值守人員、保潔人員和食堂工作人員等工作期間應當佩戴口罩,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上報並及時就診,不帶病工作。食堂工作人員應當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消毒。清潔消毒人員應妥善保管、配製和使用消毒劑。
三、應急處置
(一)關注疫情變化。一旦所在區域發生本土疫情,要嚴格實施師生員工體溫檢測、晨午檢和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與登記等防控措施。校園出現病例後,視情采取班級停課、封閉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等處置措施。
(二)遵守處置流程。教職員工或學生在家中或在校期間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當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後到醫院就醫,不得隱瞞病情。學生家長應當及時報告班主任,教職員工應當及時告知學校和校衛生室,通知學校醫務人員第一時間採取隔離措施,嚴格按照“點對點”協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去定點醫院就醫,並做好就醫結果追蹤和登記。未設定衛生室的學校,應當就近聯絡社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處置並做好登記。發生在校內時,學校應配合疾控機構做好環境消毒和檢測工作。
(三)啟動應急機制。如教職員工、學生及其家長中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學校應在疾控機構指導下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配合做好密切接觸者排查和終末消毒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時要及時報告、及時就醫。按照屬地疾控機構要求做好終末消毒。學校應配合做好病例或者密切接觸者的心理安撫和學業輔導工作,並做好學生隱私資訊保護。師生員工病癒後,返校時要對其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具的相關證明。
托幼機構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
(第三版)
為指導托幼機構加強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壓實托幼機構防控工作責任,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實“四早”防控措施,精準防控,制定本技術方案。
一、開園準備
(一)托幼機構的準備。
1.重視開園準備。托幼機構根據疫情形勢和所在地疫情防控相關政策要求,做好新冠肺炎和冬春季高發傳染病預防工作。繼續落實和完善“兩案九制”,有序開園。
2.落實四方責任。配合當地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部門責任,落實好單位責任和家庭責任,做到防控職責到人。托幼機構負責人是本單位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開園前必須做好防控知識與技能培訓,並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
3.堅持聯防聯控。在教育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導下,托幼機構應加強與疾控機構、就近定點醫療機構、轄區婦幼保健機構、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溝通協調,進一步完善教育、衛生、托幼機構和家庭“點對點”協作機制、監測預警與快速反應機制。確保開園前托幼機構疫情防控業務指導、巡查和培訓全覆蓋。
4.做好物資儲備。做好洗手液、消毒劑、兒童口罩、體溫計等防疫物資的儲備。設定足夠的盥洗設施,並配備足量的洗手用品。落實環境衛生和清潔消毒管理制度,由專人負責托幼機構全面清潔消毒工作。按照標準設立觀察室或臨時隔離室,配備專人負責。
5.加強環境消毒。開園前應對園內重點場所、公共用具和空調通風系統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對戶外大型玩具、門把手等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對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間等各類生活、保育場所開窗通風。做好垃圾清理。
(二)教職員工、家長和幼兒的準備。
6.報備健康狀況。所有教職員工和幼兒在開園前14天開展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含共同生活家屬),並如實上報園方,配合學校做好開學返園的健康檢查。對有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的,應當及時就醫,暫緩返園。
7.保持社交距離。開園前14天,家長做好幼兒看護和防護物資準備,減少人員來訪,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園外公共場所需要佩戴口罩。
二、開園之後
(一)托幼機構管理要求。
1.重視入園排查。提前掌握教職員工和幼兒健康狀況,做好健康觀察。教職員工和幼兒每天入園時須測體溫,無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方可入園。家長接送幼兒不入園,園門口設定1米線隔離帶並配備疏導工作人員。
2.做好監測預警。嚴格落實幼兒早、中、晚“一日三報告”制度和點名制度,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記錄,發現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幼兒需及時追訪、登記和上報。在園晨午晚檢時,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
3.加強場所管理。堅持疫情常態化管理要求及不同場所的管理要求,加強活動室、睡眠室、盥洗室、教師辦公室、音樂室、醫務室、衛生間及其他場所的管理和消毒工作,定時通風換氣。加強飲食飲水衛生,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和消毒工作,廢棄口罩定點投放。門衛室設定快遞專用區域,進行外包裝消毒,快遞人員不入園。
4.加強活動管理。教師要相對固定,減少在不同單元群體之間流動重疊,儘量不舉辦聚集性活動。
5.均衡膳食營養。依據幼兒生長髮育特點,每日提供充足的新鮮果蔬和奶製品,適量的魚、禽、肉、蛋類等動物性食物,保證食物種類多樣。嚴格進貨渠道,嚴把食品質量關,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6.開展健康教育。透過多種形式面向教職員工、家長和幼兒開展預防新冠肺炎宣傳教育。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培養幼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7.做好接種查驗。托幼機構醫務人員應當加強幼兒免疫預防接種證查驗。
(二)教職員工、家長和幼兒管理要求。
8.落實健康報告。家長每日應如實向班主任老師報告幼兒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親屬的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資訊,如有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要及時上報就診。
9.保持手部衛生。教職員工和家長應引導幼兒儘量不用手接觸口眼鼻、經常洗手和注意咳嗽禮儀。
10.積極參加鍛鍊。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安排內容和形式適宜的體格鍛鍊,每日2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3歲以上幼兒至少1個小時的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
11.落實個人防護。托幼機構教師、值守人員、保潔人員和食堂工作人員等應當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食堂工作人員還應當戴帽子和一次性手套,穿工作服並定期消毒。家長應在充分保障幼兒健康的前提下接送幼兒,途中做好防護。幼兒在園期間不建議戴口罩。符合接種要求的教職員工依法依規、知情同意、自願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12.加強近視防控。引導幼兒養成科學用眼習慣,嚴格控制視屏時間。合理安排作息,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
三、應急處置
(一)關注疫情變化。一旦所在區域發生本土疫情,要嚴格實施師生員工體溫檢測、晨(午)檢和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與登記等防控措施。園內出現病例後,視情采取班級停課、封閉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等處置措施。
(二)遵守處置流程。入園前和在園期間,教職員工、家長或幼兒及其密切接觸人員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當立即報告,採取居家觀察、就醫排查或隔離措施,嚴格按照“點對點”協作機制有關規定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若接觸或食用過冷鏈食品,應主動告知食用時間、食品種類和食材來源等資訊,就醫過程要佩戴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個人防護。
(三)啟動應急機制。如教職員工、家長或幼兒及其密切接觸人員中有新冠肺炎確診、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托幼機構應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機制,在疾控機構指導下采取相應疫情防控處置措施,並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管理等工作。對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四)查驗返園證明。托幼機構要安排專人負責與接受醫學隔離的教職員工、幼兒或家長進行聯絡溝通,掌握其每日健康狀況。教職員工、家長或幼兒病癒後,返園時要提交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具的相關證明。
來源: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