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浣碧撞棺而亡的一個細節,竟令甄嬛不寒而慄又倍感屈辱
導語:大家可知道,全劇中最令甄嬛痛心驚懼的事是什麼?是害死自己肚子裡的孩子,還是親手毒死果郡王?或者把朧月拉下水參與宮鬥、以至於讓幼小的孩子雙手染血?
其實都不是,最令甄嬛憤怒痛心並驚懼的事,或許大家猜不到,竟是浣碧的死。當然了,她在乎的並不是浣碧的死,而是浣碧的“死法”。浣碧的死法讓甄嬛感到既震驚又屈辱。
因為浣碧的死法太慘烈,也太霸氣——讓甄嬛不由得後背發涼、汗毛倒豎!這充分暗示了浣碧對甄嬛不僅恨之入骨,而且到死都不會寬恕她、原諒她。誓與她生死不相見,水火不相容!
1、果郡王暴斃,浣碧殉情
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原文裡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裡的人稱與人名了,基本情節不變。)
乾元二十七年五月十七,果郡王允禮暴病亡於桐花臺。幹元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果郡王大殮,側妃甄氏痛哭靈前,觸棺而亡。
如果浣碧僅僅是觸棺而亡,甄嬛並不會覺得詫異,畢竟浣碧深愛果郡王,一旦果郡王死去,浣碧是不可能再改嫁他人的。而且,浣碧從此便會失去保護和依靠,實在生無可戀了。
況且,浣碧也知道,果郡王一旦死去,甄嬛這個情敵是不會念及姐妹情分,真正關心照顧她的,反而會落井下石,一報當年“橫刀奪愛”之仇。如今的甄嬛,完全沒必要投鼠忌器了,果郡王已死,她還有必要留著浣碧這個掌握著她大量醜聞的浣碧嗎?浣碧跟隨甄嬛多年,自然也知道甄嬛的心性和手段。
因此,浣碧的死對於甄嬛來說並非噩耗,而是如釋重負。不料,蘇培盛從果郡王府回來後,卻帶回一個令甄嬛無比驚愕的訊息。原文繼續:
那一日,蘇培盛自果郡王府回來時仍有滿面淚痕:“隱妃哭得暈過去好幾次,待到要為王爺蓋棺時,隱妃一頭碰了上去,血濺三尺。當時隱妃還未斷氣,硬撐著爬進了王爺的棺樽,緊緊擁住王爺,再咬舌自盡。咱們這才明白隱妃的意思,是要跟王爺生同寢死同穴,生死相隨。”
浣碧這個舉動很令人震驚,有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倔強,她居然爬進棺材咬舌自盡,並且緊緊抱著果郡王的屍體“宣示主權!”
這樣的行為已經向甄嬛挑明:“我寧死也不會把王爺讓給你,我要做允禮的正妻,與他生同寢死同穴,以正妻的身份緊隨左右。你甄嬛不要奢望他在那邊能為你留下一席之地了,我才是正妻!”
浣碧的這個舉動不僅僅是為允禮殉情,更是在向甄嬛宣戰——我贏了,允禮是我的,倒死都是我的。我不會輸給你,不會原諒你,更不會讓你再有機可乘!
2、甄嬛驚怒屈辱,不寒而慄
即便果郡王死後,甄嬛都沒有如此驚怒悲痛過。聽蘇培盛說浣碧咬舌自盡,緊緊抱住果郡王的屍體後,她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驚痛!”
彼時甄嬛正在佛前念著《往生咒》,聞言心底驚痛,手上一個力道不準,手中的迦南佛珠骨碌碌散了一地。忍了數日的淚終於再度落下,甄嬛掩面,失聲痛哭。
大殮後十日,皇上下旨,果郡王暴斃,手足斷折,朕心哀痛,予厚葬果郡王夫婦,果郡王世子交由平陽王夫婦撫養。皇帝為果郡王之死數度痛哭,幾廢飲食,數日間消瘦不少。皇帝感傷允禮戍邊寒苦,積勞成疾,遂下旨增發軍晌百萬兩,六軍縞素,同祭果郡王。
皇帝果然下旨了,厚葬果郡王“夫婦”,這“夫婦”二字在甄嬛聽來猶如晴天霹靂。她此時才真正感到了屈辱與悲哀——自己為允禮生了三個孩子,卻依然是他見不得光的女人。而浣碧雖未曾為允禮誕育一男半女,卻是他名正言順的妻子。
自己算什麼呢?連他的側妃都不是,甚至都算不上侍妾。自己徒勞為人家生育了三個子女,卻是他生命中的“局外人”。甄嬛怎能不痛徹心扉?
對於浣碧而言,甄嬛是她至死都不能原諒的人。甄嬛與允禮的第三個孩子雪魄公主,即便皇帝不懷疑,浣碧也會懷疑的。浣碧很清楚甄嬛與允禮是一種什麼關係,允禮領兵去追甄嬛,幾夜未歸,憑著女人的直覺和對他們的瞭解,浣碧很清楚會發生什麼。
雪魄公主要不是王爺的,甄嬛也絕對不肯生下來——就像甄嬛主動打掉了皇帝的第二個孩子一樣。
所以,浣碧怎能不對甄嬛恨之入骨?在自己嫁給允禮之前,他們可以做那種事,但如今允禮已經成為了自己的丈夫,長姐怎麼可以再為他生孩子?
所以,浣碧才要抱著果郡王的屍體宣佈主權:“這是我的,甄嬛,你看清楚了,他到死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