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教育部持續最佳化高考命題
9月15日,教育部舉行新聞釋出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成效。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海波在會上介紹,高考持續最佳化試卷結構,增強試題開放性,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備考中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海波介紹近年來高考考試內容改革進展及成效。(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高考內容改革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載體,對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和育人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直接影響高校人才選拔與培養質量。
孫海波表示,高考命題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提升選才效度,考查關鍵能力;注重學用結合,創設真實情境;突出思維品質,強調開放靈活。“高考持續最佳化試卷結構,創設新的題型,從材料資訊的豐富性、試題要素的靈活性、解題路徑的多樣性等方面增強試題開放性,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備考中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比如,新高考英語推出讀後續寫題型,將“閱讀”與“寫作”深度結合,深入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孫海波還表示,高考命題嚴格依據高中課程標準,確保“內容不超範圍,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內容限定在課程標準範圍之內,既注重考查內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幹和重點內容的考查;考查要求依據學業質量標準,深度不超過其規定的層次,引導中學做到應教儘教,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
高考內容改革是一項政策性、科學性、系統性很強的基礎性工程。孫海波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在推動改革的同時,更加註重完善命題工作體制機制。“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於2019年釋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將國家和高校的選才需求與素質教育育人目標聯通,建立起科學合理、導向明確的考試評價體系,為高考內容改革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
來源:綜合自新華網、封面新聞
圖片: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編輯:彭丹
責任編輯:江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