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科考試難度係數,小學不低於0.95(即平均分不低於滿分的95%),初中不低於0.85。”近日,四川省教育廳釋出的一份檔案,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作業、考試等方面做出進一步要求,其中關於降低考試難度的細則引起網友熱議:小學生平均分不低於滿分的95%。
“家長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水平會更焦慮”“開盲盒式中考”“孩子以後缺乏競爭力怎麼辦”……這樣減負大招,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質疑,甚至有人調侃這是在為難老師和出題人。
毋庸置疑,降低考試難度有助於緩解學生的壓力,傳遞了積極的導向。若干年前,教育還沒怎麼“內卷”的歲月裡,小學生基本上只要上完課再加一點點課外作業,就可以“放飛”自我了。之所以能輕鬆加愉快地學習,考試次數少和得分高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每逢考試,學生們都會特別緊張,如果分數差距拉的比較大,心理也自然會特別有壓力。今年8月,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目前部分地方和義務教育學校存在考試次數偏多、難度較大、質量不高、結果使用不當等突出問題,違背素質教育導向,造成學生負擔過重、應考壓力過大,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必須予以糾正。
一個學期如果只有一次期末考試,而且分數相差無幾,孩子們的心情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教育部多次強調“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四川省教育廳要求小學生平均分不低於滿分的95%,就是這種思路的進一步具體化的表現。
事實上,即便沒提這樣的要求,小學階段的平均分總體都是比較高的,100分的試卷,95分以上可謂比比皆是,滿分也不少見。因此,這個標準其實基本上是合理的,沒必要大驚小怪,更不應該橫加指責。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提高平均分並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減負不能停留於這種表面工作。
提高平均分固然可以“皆大歡喜”,但考慮到最終會面臨選拔性考試,並不能從根本上減輕家長的焦慮。一些心急的家長,甚至會更加焦慮。有網友不無擔憂地表示,減負應該是減掉學生在掌握應掌握的知識之後,為了片面的高分以極高的邊際成本做的事情,“一刀切”地降低考試難度有悖減負的初衷。
只要有考試,得分總會有差異。分數高低直接牽動著孩子的心靈,但如果學校和老師不刻意營造比拼的氛圍,也就不會有過度攀比現象出現。倘若老師能不過於追求分數,不過度表揚高分,也不責怪低分的同學,得高分的小朋友固然高興,考低分的也不會自卑。否則,即便平均分95+,也會有人為了有沒有得滿分而斤斤計較。
換言之,孩子的學業壓力問題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對於分數秉承怎樣的觀念,這就涉及了不合理的評價機制改革。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教育評價改革引發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今年3月教育部、中央組織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提出注重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注重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注重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等相結合,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促進形成良好教育生態。相信隨著義務教育評價改革的落地,學校和老師的急功近利心態就會得以有效遏制,到時也就不會糾結於平均分的高低了。
(原題為《“平均分不低於95”,這樣家長就不焦慮了?》 作者 胡欣紅 來源 東方網)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