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假留學生”教育部提高來華入學門檻
對於國際學生來華就讀高等院校的資格,教育部再次提高了准入門檻。6月10日,新修訂的《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國際學生除符合報名資格外,還須滿足最近四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
如今,隨著留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國際高考移民”亂象屢現,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的招生生態。而在疫情影響下,留學生迴流的情況更加明顯,此次教育部出臺新規,無疑是對此類亂象的進一步規範,也凸顯了高校招生公平的重要性。
近四年在外居住兩年以上
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國社會的熱點話題,而近幾年來,“國際高考移民”引發的不公平的討論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對此,教育部在修訂版的《通知》中,就對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申請進入我國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作出了多條補充規定。
比如,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申請者還須滿足最近四年之內(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外國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以入境和出境簽章為準)。
與此同時,對移民並獲得外國國籍後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國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滿足報名條件外,也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檔案四年(含)以上,且最近四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居民在移民並獲得外國國籍後申請作為國際學生入學的,應滿足上述要求。
此外,對於目前在國內高中就讀的部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的外國籍學生,如不符合《通知》規定的在外國實際居住時間限制,持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國僑民,符合高考報名條件的,可在有關省份申請參加高考。
教育部指出,高等學校應當嚴格依法審查國際學生申請入學的國籍身份和報考資格,對於國籍身份存疑的,應主動向當地設區市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核查確認申請人的國籍身份情況。高等學校可在《通知》的基礎上,制定本校的規定,對國際學生申請入學的身份資格作出進一步要求。
堵住國際高考移民漏洞
這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對國際學生入讀高校作出規定。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出臺了《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並在2017年和2018年先後釋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試行)》等檔案。
為何一再強調國際學生入學規範呢?教育部國際司負責人表示,近幾年,出現了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適用物件,遏制“本土留學”現象,是否能全面制止“國際高考移民”的亂象有待觀察。
北京商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的確有不少家長抱有拿著國際身份好考大學的心態。
“國內很多中產家庭在海外接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孩子的上學。”已在菲律賓購買了房產的家長房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房價總價不高又可以拿身份,孩子有了身份可先在菲律賓讀書,當然我們優先考慮國外大學,如果不行再以華僑生的身份回國考,二本線約300分,一本線約400分左右。”而這一分數,比國內部分省市的2019年分數線低了超100分。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留學生的選拔方式可以歸納為四種:留學生入學考試、“申請-稽核”制、面試以及預科教育方式。每一個選拔方式都需對漢語水平考試(HSK) 成績、高中成績等材料進行稽核。但部分高校仍然不設考試,僅憑漢語水平考試、高中成績、面試等方式進行選拔。
今年疫情期間,北京大學曾釋出通知,決定取消2020年外籍留學生入學考試專案筆試環節,對符合報考要求的留學生進行遠端面試。
“不論哪種選拔方式,重要的是對申請者水平的考察,如果招生門檻低、申請者水平也低,就會出現‘混文憑’的現象,國際高考移民的狀況也不會改變。”熊丙奇直言。除去身份,核心的問題是要解決國際學生的培養標準,高校要把國際學生的培養標準適度與國內學生看齊,嚴格淘汰,重視質量。
維繫主體教育公平
提高國際化水平是我國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育部曾計劃到2020年,接收來華留學生的規模擴大到50萬人。
“在保量的基礎上也要有質。”熊丙奇補充道,高校要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體現出留學生教育的公平性和真正意義。事實上,就在上個月,教育部明確,不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
如今,在疫情影響下,留學生出現迴流的情況,未來參與高考的人員或更加多元化,而招生的公平也越發重要。
今年兩會期間,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就在提案《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 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中指出,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受爭議,國際高考移民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
在提案中,俞敏洪也建議稱,改進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機制,轉變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思路,儘快降低對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的要求。高校要承擔對申請者嚴格稽核的責任,並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水平基準,儘快完成我國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體系設計、操作模式選擇、考試標準及內容界定。
留學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北京卓出教育創始人劉翟坦言,市場上甚至有專門運作國際生身份的公司。但中國對國際學生身份的認定已經越來越嚴格,各高校在國家政策基礎上有自己的針對性政策,大方向上都在收緊,也在透過留學生考試、面試和高考體系進行著認定。這是維繫主體教育公平性的重要措施。
北京商報記者 劉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