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華最強畢業生Top10出爐:實力和顏值兼備!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經典

來源:微信公眾號“青春山東”(ID:sdgqt2014)綜合整理自AI新媒體量子位,作者:木易 魚羊

一年一度,清華園裡的“神仙打架”,投票結果已經出爐。

根據清華大學官方訊息,2020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答辯會在11月12日下午舉行。15位候選人完成答辯後,現場評委投票,選出了前10名單。

△名單來自清華大學官方公眾號

這份清華在校生“最高榮譽”名單出爐,也再度在網路上掀起圍繞清華學霸們成長曆程的熱烈討論。

有人感慨於“種子選手”劉泓、張晨等人學術履歷的硬核。

物理系實力與顏值兼具的陳逸賢,則刷屏了清華官微評論區。

另外,也有網友關注到,現如今這一清華本科生最高榮譽的評選標準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全面了。

但清華招生卻官方評價: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

怎麼回事?不妨一起來從幾位候選人的履歷裡,一探究竟。

劉泓:三篇一作頂會

來自電子系的劉泓同學,可能是所有候選人中,學術最「硬核」的。

還是本科生的他,目前在Google Scholar的累計引用已有86次,在其導師龍明盛副教授指導下,以一作身份發表的論文達到了5篇。

007aaa而這5篇論文,有3篇是頂會。

CVPR 2019、ICML 2019和NeurIPS 2020,都被其盡數收入囊中。

其中,中了ICML 2019的論文引用量最高。這篇論文創新地將對抗訓練和遷移學習結合了起來,在CV、NLP各領域任務上推進了可遷移特徵的技術水平。

這也是劉泓第一次走出國門,在頂會現場做口頭報告。

對於這一段經歷,劉泓這樣說道:

第一次走出國門,對我來說是難忘的經歷也是挑戰。前往ICML現場做20分鐘口頭報告,給臺下的上百個同行們講解自己的工作,讓我有一種代表清華精神的使命感。

交流與合作真是無處不在,不僅是彙報如此,在研究中也是如此。在劉同學的論文合作者中,我們能看到許多熟悉的大牛名字。

比如:微眾銀行首席人工智慧官、香港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楊強(CVPR 2019)、機器學習領域著名學者Michael I. Jordan(ICML 2019)等。

△圖源:清華大學

而研究之外的劉泓,其實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據清華大學官方介紹,劉泓共有91學分取得了A或A+的優異成績,推研成績中排名電子系第二。

目前,劉同學還是清華計算機科學A類學術會議期刊審稿人。

他還曾任電子系無75班學習委員、電子系科協軟體部副部長,曾獲蔣南翔獎學金、學業優秀獎、科創優秀獎。

張晨:競賽學術兩不誤

來自計算機系的張晨同學,在學術和競賽上,有著「神仙」般的履歷。

去年,張晨同學作為清華超算團隊中的一員參加了國際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SC19)。

SC,既是競賽也是學術會議,是美國發起的國際超算領域的頂級會議。在過程中,選手不僅要完成競賽題目,還要完成一篇在國際權威雜誌具有發表能力的英文論文。

去年的現場決賽,共有來自7個國家的16支隊伍參賽,清華大學學生超算團隊最終奪得總冠軍。而張晨,是團隊6名隊員中唯一的女生。

而今年的她,成為了隊長。而這,也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生超算團隊史上的第一位女生隊長。

△右四為張晨,圖源:清華大學新聞網

除此之外,張晨同學在學術和競賽上還有著這諸多斬獲(整理自清華官方新聞):

在CCPC中國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女生專場上,張晨與隊友僅用2/3的規定時間就完成了所有賽題,實現清華大學在該競賽上的首次奪冠;

針對“神威·太湖之光”的科研專案,研究結果轉化成論文,發表在了頂級國際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上。

△圖源:清華大學

研究之外的張晨同學,同樣也是名副其實的「學霸」。

據清華大學的介紹,張晨成績優異,推研成績排名中位列全系第一,學分績平均3.8,其中由計算機系和數學系開設的課程全部為4.0。

此外,她曾獲國家獎學金、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優秀大學生獎”等獎項。

而且,張晨同學還熱衷於體育運動,是校跆拳道隊的隊員,並在首都高校跆拳道錦標賽上摘得過個人競技亞軍。

陳逸賢:英語演講全球六強

最後,我們來介紹一位來自物理系的「人氣選手」——陳逸賢同學。

前幾天,清華大學官方公佈特獎候選人訊息之後,評論區則是這樣一番景象。

確實,畢竟海報上的他,是這樣子的:

△圖源:清華大學

確實是很能打的「顏」了。不過,陳逸賢同學的實力,可不能因此小覷。

目前,在天體物理這一研究方向上,陳逸賢同學已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3篇論文:

《原行星盤中塵埃擴散對超級地球大氣生長的抑制作用》,發表在天文領域四大刊之一的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

《Lindblad共振點移動對巨行星在原行星盤內遷移的影響》,ApJ。

潮汐引力作用對巨行星吸積的限制,系外行星南加州2020年會議(ExSoCal 2020)。

△圖源:清華大學

陳同學還有著一項為人稱道的本領——極強的英語演講能力。

在國內各類英語演講比賽中,陳逸賢同學便經常以優異的成績見諸報道。而在國外的比賽中,其也不遑多讓:參加了倫敦舉辦的50多國冠軍同臺演講比賽中,收穫了全球六強的榮譽。

並且,陳同學還積極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和語言能力,促進基礎科學的研究和交流。僅在大學的3年期間,他有著7次國際會議的參會/展示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陳逸賢課餘積極參與文體活動,3年來跟隨集體參加了10餘場校級演出。而其本人,還是校藝術團合唱隊的一隊隊員。

新的評選趨勢

進入名單的候選人中,還有來自自動化系、能進行“基於腦機介面的半機械蜜蜂飛行控制系統”專案研究,同時文理兼備、已出版三本兒童文學作品的蔡燁怡;有來自社科學院,身為文科生卻醉心“腦與認知”研究、立志成為認知神經科學家的宮棟宇……

△圖源:清華大學

確實,“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更多的是勤奮、全面、綜合發展。

據瞭解今年是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設立的第21年,也是特獎評選辦法修訂後實施的第二年。

在以往評選的基礎上,清華一方面強調以德為先,引導和培育優良的學風,另一方面也嚴格評審的流程,充分發揮公示環節的監督作用。目的是希望特等獎學金的獲得者,能夠充分地體現清華人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勇氣和擔當。

據清華新聞網報道,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在答辯現場就談到,參與答辯的15位同學都是清華“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特色的集中體現。

他提出,希望大家關注特等獎學金候選人的學術志趣和成長經歷,不要過多關注取得的成績,要看重特等獎學金的評選導向,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清華特獎們現在都在做什麼

但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作為清華最具代表性的本科生,特獎獲得者身上總是被寄託了更多的期許。

在B站上,“學神”陳立傑、韓衍雋等人的答辯影片播放量超過40萬,至今仍吸引不少後輩學子“圍觀”。

△陳立杰特獎答辯

而在特獎的光環之後,他們的成績也在不斷重新整理。

陳立傑,如今在MIT攻讀理論計算機方向博士。不僅拿下了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頂級會議STOC 2019 DannyLewin最佳學生論文獎,還在FOCS 2019上連中三篇,同樣摘下最佳學生論文獎。

韓衍雋,目前在斯坦福大學攻讀電氣工程博士。同樣在不斷產出新的學術成果,其身影在COLT、NeurIPS等頂會上亦不鮮見。

有趣的是,特獎之間也存在奇妙的傳承。

韓衍雋曾表示,自己在美國交流期間,受到2011年清華特獎得主焦劍濤很大的影響。

而今年入圍特獎答辯的姚班學子呂欣,同樣對理論計算機科學領域感興趣,並與師兄陳立傑合作,在FOCS 2020上發表了一篇2作論文。

今年的特獎評選已經告一段落,但對於特獎候選人們而言,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

在這個新技術迸發的時代,還有更多可能性,等待被創造。

從來沒有什麼天才學霸

不過都是經歷不懈奮鬥和千錘百煉

才取得成就

讓我們一起努力,向學霸看齊!

編輯 | 陳妍祺(濰坊科技學院團委)

責編 | 劉   歡

校審 | 李   煒

終審 | 張   楠

關注 | 青春山東(ID:sdgqt2014)

點亮“贊+在看”,向學霸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