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時光,足以讓一粒種子長成參天大樹,足以讓石頭被滴出幾個洞口。在十七年的時光裡,可能有人早就忘記了最開始的誓言,但是有人也依舊堅持著初心,比如說被稱為“爺爺考生”的康連喜。
康連喜是遼寧的一個農民,出生於40年代。由於那個時代並不像如今一樣幸福安穩,康連喜雖然是一個普通人,也不被時代顛簸。他有兩位哥哥,大哥曾經去上過私塾,但是對讀書不太熱愛,二哥則考上了高中,後來成為了縣城裡的工人。
由於二哥時不時的提醒,康連喜也知道了讀書的好處,他的心裡從那時起便種下了一粒種子,他要讀書,要透過讀書來改變困境!從小學到初中,康連喜的成績一直都很好,從來沒有掉出過前兩名。
但那個時代社會比較動盪,康連喜想考大學的夢想破滅了,因為那個時候已經停止高考,康連喜根本無法讓自己學習的知識發揮用武之地。不過就算如此,康連喜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學習,他堅信守得雲開見月明。
2001年,國家放寬了對高考的年齡要求,康連喜那顆向學的心又蠢蠢欲動起來。第一年他錯過了報名,第二年則以往屆生的身份趕到了招考辦。可惜的是,學校教授的內容與他那個年代有著巨大的差異,康連喜身上又只有幾本從舊書攤裡淘得的書籍,他第一次高考時成績不佳。
就算受到了打擊,康連喜也沒有想過放棄,他決定先去村裡教兩年書,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只不過很快,校長便辭退了他,原因是他無法勝任。康連喜也只能四處找工作,有時候做泥瓦匠、有時候做守門大叔。由於習慣了獨來獨往,康連喜也養成了孤僻的性格,也因此一直沒有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更不用說結婚生子了。
幸好,之前二哥留在鄉下的房子無人居住,康連喜搬了進去,總算有一個安身之所了。只不過這個房子因為年老失修一直沒有通電,唯一一個帶有電的是手電筒。從2002年開始,康連喜一直沒有停過參加高考的腳步,到現在為止,72歲的他已經參加了19次高考了。當然,這些年來,他也曾經上過榜,那就是 2009年的時候,他考取了最高的303分,獲得了一個大專的錄取通知書,只不過康連喜對錄取的專業並不感興趣,便放棄了這次機會。
對康連喜而言,能不能上榜已經不是重要的事情了,他現在覺得最重要的是堅持來到考場,每年都來此處赴約,這也成為了他的精神寄託。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康連喜的執念,但是曾經有過夢想的人硬生生被掐滅了夢想,一段時間後又迎來了希望,每個人都會想要奔赴而去。尤其是對農民而言,因為他們可能真的除了讀書沒有其他的出路了,讀書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沒有讀書,他們也許真的找不到未來,而康連喜每年的堅持,也是給過去的生活畫一個句號,以此來補償自己失去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