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1837字,圖片6張,閱讀時長約6分鐘
宋朝被稱為“積弱積貧”,卻名將輩出。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生於1103年3月24日。岳飛是農民出身,曾經先後拜周同、陳廣為師,學習騎射、刀槍功夫。岳飛天生神力,不到20歲就能夠開300斤的硬弓。1宋斤約等於今天的0.6公斤,這就是說岳飛能拉動180公斤的硬弓,實屬罕見。
這樣的人,一輩子在農村種田,當然是很可惜。於是,岳飛去參軍了。
在風雲激盪的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立志報國的岳飛自有用武之地。岳飛參軍後,先後成為劉韐、劉浩、宗澤等人的部將。宗澤是一名老將,多次打敗金軍,被金軍尊稱為“宗爺爺”。後來,宗澤壯志未酬,抑鬱而死,死前疾呼3聲“過河”。
正是在宗澤軍中,岳飛獲得了第一份官職:修武郎。修武郎屬於第44級武階,相當於今天的營級幹部。這一年,岳飛23歲。
1127年,正是靖康元年,“靖康之變”發生的那一年。金軍大軍入侵,岳飛隨宗澤大軍轉戰於曹州(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以白刃戰的方式打敗了一隊金軍。岳飛因功遷升為武翼郎。武翼郎屬於第42級武階,相當於今天的副團級幹部。
“靖康之變”發生後,宋徽宗、宋欽宗及其後妃、皇族成員大多數被押送到金國去,康王趙構僥倖成了漏網之魚,逃到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了南宋,是為宋高宗。宋高宗不思抵抗,重用黃潛善、汪伯彥等主和派官員,打算繼續逃到長安、襄陽、揚州等地。岳飛聞訊,不顧自己級別低微,給宋高宗打了一份洋洋灑灑幾千言的報告,進行勸諫。
宋高宗批示了8個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將滿腔熱血的岳飛革除職務,趕出軍營。
岳飛的報國夢想還沒開始,就匆匆結束了?不存在的。岳飛乾脆渡過黃河,隻身奔赴抗金前線,投靠了正在招募抗金將士的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張所被岳飛的一番愛國情懷所感動,又佩服他的非凡見識和高超武藝,將他留在帳下,任職武經郎。武經郎與武翼郎一樣,也屬於第42級武階。
1128年,金軍大軍南侵。岳飛在位於今天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的竹蘆渡與金軍對峙時,以疑兵之計打敗了金軍,因為戰功升遷為武功郎。武功郎屬於第35級武階,相當於今天的正團級幹部。
1129年,岳飛在守衛京師時,多次立功,累功升遷為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武德大夫屬於第28級武階,相當於今天的副師級幹部。英州刺史屬於從五品。在宋朝,刺史是武臣寄祿官,代表官員身份地位的虛銜,無職掌,無定員。
接下來的幾年,岳飛轉戰於各地,收留了被金軍打散的宋軍餘部和被金軍強行徵募的籤軍,逐漸形成了岳家軍。岳家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戰鬥力明顯高於其餘抗金軍隊。
岳飛一生的志向是北伐中原,收復河山,而在北伐之前,必須掃清後方的遊寇,獲得一個穩定的大後方。為此,岳飛花費了好幾年時間,平定了李成、張用、曹成等遊寇,並平息了吉州、虔州的叛亂。宋高宗將岳飛升為神武后軍統制,並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神武后軍是岳家軍的正式番號,統制級別非常高,相當於今天的軍級幹部了。
1134年,岳飛進行了第一次北伐,收復了襄陽六郡(襄陽府、郢州、隨州、唐州、鄧州、信陽軍),被封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宋朝節度使為從二品,是一種榮譽性的虛銜,並不實際赴任。制置使是方面軍的統帥,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員。
這一年,岳飛年僅31歲,是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制置使。
1135年,岳飛平定了湖南洞庭湖地區的楊麼農民軍起義後,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升任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檢校少保是虛職,武昌郡開國公是爵位,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才是實權官職,位於宣撫使之下,制置使之上。宋朝軍權和行政權是分開的,但岳飛擔任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時,有權任免轄區內的知州﹑知縣等地方官員。
從1136年到1140年,岳飛先後發起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北伐。期間,岳飛加官至少保,開府儀同三司,官職也升至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少保是正一品官職,位極人臣。開府儀同三司是一種待遇,意思是能夠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宣撫使是統兵大將。
1141年,岳飛被召回京城後,解除了軍職,授任樞密副使。宋朝以樞密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樞密副使則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樞密副使級別非常高,但此時的岳飛手裡沒有任何職權。
不久,岳飛不被罷免樞密副使級,擔任萬壽觀使。萬壽觀使是一個虛銜,沒有任何職權,相當於給岳飛告老還鄉時用。岳飛也很知趣,乾脆請假出去休假了一段時間。這是岳飛生前最後一份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