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寵的那一個,還是跟弟弟沾了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多爾袞和皇太極是有許多矛盾的,甚至還有人言之鑿鑿的描述皇太極對多爾袞有奪妻之恨,這一說法大致是來源於1992年由寶島拍攝的電視劇《一代皇后大玉兒》,但這畢竟是一部影視作品,和真正歷史有著不小的差距。
隨後在國內拍了幾部關於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多爾袞則被描述成一個十分受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重視,並差一點繼承了皇位的人,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多爾袞真的和皇太極有著如此多的矛盾嗎?不妨從多爾袞三兄弟的履歷上找尋一些蛛絲馬跡。
努爾哈赤晚年十分寵幸大妃阿巴亥(1590年—1626年),這位妃子也很爭氣,給他生了三個寶貝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最大的阿濟格生於1605年,1626年封貝勒,多爾袞生於1612年,同樣也是在1626年封貝勒,此時二人的年齡分別是21歲和14歲,差的並不算太大。但如果把他們的“資料”和多鐸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多鐸生於公元1614年,1620年封貝勒,此時他還是個6歲的娃娃!之所以強調受封貝勒的時間,是因為努爾哈赤在世的時候,還沒有親王一說,皇帝以下地位最高的便是貝勒,也是帶領一支獨立隊伍,甚至成為旗主的潛在條件。
我們無法得知已經開始衝鋒陷陣的阿濟格,和逐漸懂事的多爾袞,看到自己的弟弟被封貝勒時是怎樣的心情,但我們無疑可以從中看出努爾哈赤對多鐸的寵愛。這其中就包括老來得子(55歲生的多鐸)的原因,也有阿巴亥地位穩固的因素,因為在最初寵幸阿巴亥的時候,努爾哈赤尚許多未成年的子女,其背後也有諸多妃嬪,但隨著時間推移,其餘妃子年老色衰,阿巴亥生多鐸的時候,正好是24歲的年紀。
一個55歲的老男人,另一個是風韻正盛的少婦,我相信大家很容易想象和理解,當時的努爾哈赤會對阿巴亥多麼寵愛,連帶著對最小的兒子多鐸多麼溺愛。此時的多爾袞其實並不受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沾了弟弟多鐸的光。公元1616年,也就是天命元年正月初一的朝賀名單中,可以親自叩拜努爾哈赤的宗室顯貴中,阿濟格與多鐸分列第6、7位,而多爾袞竟然都不在名單上。換言之,此時的多爾袞既沒有阿濟格成熟勇武,也沒有多鐸頑皮可愛,如果不是因為他是阿巴亥的兒子,努爾哈赤或許都不會多看他一眼。
(雖然努爾哈赤還有一個比多鐸更小的兒子,但這個第十六子的生母卻名不見經傳,子憑母貴,自然無法和多鐸相比,可以忽略。)
雖然有了自己的隊伍,但哥哥弟弟都已經是一旗旗主
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他直接掌握只有正黃旗和鑲黃旗兩支部隊,其餘六旗都交由貝勒們統領,其中在八旗中,正黃旗的人數最多為45個牛錄(軍事單位),其餘幾旗大都是20多個,努爾哈赤便將正黃旗一分為三,交由多爾袞三兄弟管理,平均下來每人15牛錄。
雖然數量上平均,但按照努爾哈赤原本的意願,阿濟格將繼承鑲黃旗,人數最多的將由最小的兒子多鐸繼承,至於多爾袞,或許會另外再劃給他一個旗。但這一切都因為努爾哈赤的突然死亡而發生了變化,經過一番權力博弈,皇太極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當上了皇帝。
為了延續由努爾哈赤開始,皇帝親領兩黃旗的傳統,皇太極便將自己手中的正白旗,以及努爾哈赤本打算交給多爾袞管理的鑲白旗,與阿濟格手中的鑲黃旗和多鐸手裡的正白旗對調旗幟。所以在影視作品中,多鐸多爾袞兩兄弟一出場往往就是白色盔甲的兩百旗打扮,但事實上,在努爾哈赤死前,兄弟倆應該是正黃旗的裝扮才對。
此時多爾袞沒有成為旗主,雖然手下還有努爾哈赤交給他的15個牛錄,但也只能依附在哥哥阿濟格的鑲白旗旗下,此後多爾袞便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之路。這裡順便說下,有學者曾經將努爾哈赤將兩黃旗交給阿濟格和多鐸作為要立多爾袞為儲君的象徵,這觀點的確有些道理,因為如果順利完成交接,三兄弟手中的兵權要要比其他幾大貝勒都多,也更有實力競爭汗位。
但歷史或許還有另一種可能,幼子繼承家業本身就是一個傳統,我們可以參考成吉思汗死後,把汗位留給了窩闊臺,但卻把自己手中的軍隊留給了最喜歡的小兒子託雷。交兵權和汗位不一定就是正相關,況且,如果真的想立多爾袞,兩黃旗之一交給多爾袞豈不是更好?而且多爾袞是在努爾哈赤去世那一年才被封為貝勒,時間上太晚了,如果真的有立儲君的想法,在地位上直接給於重視不是更好嗎?
當然,這也只是船伕一人的猜測,至於歷史的真相早已經埋藏在塵埃之中了。後世人之所以原因相信皇位本身是要傳給多爾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多爾袞後來的成就,進而下意識的進行倒推,這本身也有些主觀了。其實真正讓多爾袞翻身並地位迅速上升的是皇太極,如果真的有所謂的皇位之爭,那皇太極對多爾袞未免太放心太照顧了。
抱緊皇太極的大腿
天聰二年……多爾袞有功,賜號墨爾根代青……五年,初設六部,掌吏部事——《清史稿》
公元1628年(天聰二年),多爾袞就跟隨皇太極進軍蒙古,並取得了不俗的戰功,第二年,又跟隨皇太極攻打北京,透過多爾袞一次次身先士卒,一次次表忠心,皇太極對多爾袞的重視和信任與日俱增,雖然多鐸和阿濟格也多次參戰,但在皇太極面前的表現明顯不如多爾袞主動,逐漸的之前不受重視的多爾袞開始在地位上反超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公元1631年,皇太極仿效明朝官制,設立六部,多爾袞被任命為吏部(六部之首)負責人,這相當於將朝廷一部分的官員任命權交給了多爾袞,由此可見皇太極對多爾袞的信任程度已經很高了,這也為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攝政打下了基礎。之後在多爾袞奉命征討林丹汗時,獲得了元朝傳國玉璽,接著便獻給了皇太極,這無疑是最好的投名狀。
多爾袞地位的上升,手中的兵權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先是阿濟格鑲白旗旗主被免掉,換為了多爾袞,緊接著,多鐸手中實力最強的正白旗與多爾袞手中的鑲白旗對調,多爾袞正式成為正白旗旗主,所以電視劇中正白旗在皇太極繼承皇位時支援多爾袞,就成了笑話,因為當時多爾袞和正白旗沒半點關係,他和多鐸手裡的兵是正黃旗。
多爾袞成了三兄弟中軍權最大的那一個,同時在諸多親王貝勒中也成為了佼佼者。從這段經歷看,多爾袞和皇太極非但沒有半點矛盾,反而二人之間還有很深的信任,或許其中夾雜著某些不太光明的訴求,比如利用多爾袞、多鐸兄弟倆年幼,借“照顧”的名義用他們手裡的部隊打壓其餘幾大貝勒。
但從結果上來看,多爾袞之所以能夠取得後來的諸多成就,是離不開皇太極的扶植的,說白了,多爾袞正是抱住了這根大腿,才得以翻身的,二人之間的關係並非後世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糟糕,不然很難說得通。
參考資料:
《滿文老檔·太祖》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