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兒子是自己的好,老婆別人的好嘛”。哪有不喜歡自己兒子的?曹操作為三國梟雄更不會例外,為何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只是期望自己的兒子們向孫權看齊罷了。
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欲報赤壁之仇,兩次濡須口之戰均以曹軍無功而返告終。
如果沒有孫權的果斷抵抗,在赤壁之戰時,曹操就可統一三國了,哪有後來的三足鼎立局面?有人會說,是孫權和劉備聯合打贏了赤壁之戰。名義上不假,但實際上起關鍵性作用的還是東吳一方。
當時,劉備新敗,兵力損失嚴重,如果不是孫權給予救助,已經成為一方消失的諸侯,泯滅於三國曆史中了。
在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兩次大戰都沒佔到什麼便宜,曹操由衷地欣賞孫權的才能,有感而發才說出了誇獎他的千古名句。
漢朝末期,黃巾起義、董卓亂政期間,湧現出10多位勢力頗大的諸侯,而這些諸侯中兒子們的表現都怎麼樣呢?
1、袁紹的兒子們只知道內鬥,志大才疏、水平太次,屢屢讓曹操的計謀得逞,基本不費吹灰之力便討平了。
2、劉表的兒子劉琮擁有最富庶之地,還有20萬大軍,一戰未打望風而降。
3、劉備的兒子劉禪,當時太小。以後是個什麼樣子,歷史已經給出評價“扶不起的阿斗”,雖然也有客觀的原因,但其胸無大志,性格懦弱是真實存在的。
其他“二代”就不提了,當爹的也沒入曹操眼中,兒子更是歷史中的塵埃,有些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瞭解了其他諸侯的兒子們,再來看看曹操嫡子的才能:
1、曹昂戰死,暫且不提。
2、曹丕性情陰鬱,又好大喜功,曹操本不喜他。
3、曹彰一心做個武夫,曹操早已放棄。
4、曹植才高八斗備受寵愛,但其性格乖張、恃才傲物,曹操給其機會,但不堪大用。
征戰半生與曹操同輩的諸侯,死的死,降的降,只剩劉備與其“論英雄了”。下一代的人中,也就孫堅的兩個兒子能力出眾,在劣勢的情況下在跟他爭天下。
孫策突然身隕,孫權弱冠接班,在一幫桀驁不馴的老臣和江東豪族的複雜關係中穩住政權,先勝赤壁,又贏濡須。
用事實說話,就憑這份功績,下一代還沒一個能趕得上的。曹操說出這句話,一是認可了孫權作為同等對手的能力,二是寄希望自己的兒子們也能夠像孫權一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