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高考升學率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隨著幾次全國高校擴招,現在的本科生一抓一大把,大學生也變得不是那麼稀罕了。但早兩年並不是這樣,依稀記得還是零幾年那會,考上本科可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為此很多考生復讀了一年又一年,才了了心願。
而在高考剛恢復那會,更早的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幾乎幾個村都出不了一個,本科生更是屬於稀缺物種。所以,那會的本科生含金量相當高,他們大部分人也在今天成了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讓我們再把時間線往更早之前撥。在古代,和高考對應的就是科舉制了。現代高考是為了大學生這個頭銜,古代則是為了秀才這個頭銜。那麼,兩者哪個難度更大一些呢?
眾所周知,如今高考,除了高考狀元,其他的都只能叫高考考生。但在古代卻還分狀元、榜眼、探花,下面還有舉人,最次的才叫秀才。而古代的科舉,也並不是一下就考完了,其分為四種,即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童試按道理來說不能叫正式科舉考試,只能算是科舉考試前的預備考試,由縣裡安排,沒有年齡限制,都可以參加。
沒透過童試的人叫做童生,只要是通過了,就是秀才了。對,你沒有聽錯,只要過了這一個考試,你就可以被稱作秀才了。是不是感覺很容易?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在古代,七老八十的童生比比皆是,就單單是這個預備考試,就不知道要難倒多少英雄漢。據後人研究,要想透過童試成為秀才,必須熟讀背誦四書五經,這幾本書加起來一共47個字,而且還只是基本。除了這些,還有《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以及《綱鑑易知錄》等各類古籍。背的懷疑人生後,行文上還得學習八股文法,這是一種比如今的申論還申論的套路寫作,能寫的你懷疑自己這麼多書全是白讀了。
搞完這些,就算是完成了考取秀才前的準備工作。有人說,這不很正常嗎?現代人高考前不也要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嗎。時間成本和腦力成本其實差不多。那我們再來看看童試的考法,你或許就不會這麼想了。童試一共分為三道關卡,第一關是縣考關,分五場考試,知縣為主考官。第一場考四書五經加時文一篇,試貼詩一首。考完後立即出成績,如果名次在十名開外,那你就可以回家該幹嘛幹嘛。第二場在第一場的基礎上再加八股文一篇、史論一篇,要是知縣老爺看不上你寫的東西。第三場就跟你無緣了。後面的三場又加上了律賦與古近體詩數首,總之就是各種噁心你。
五場考試下來,這才過了第一關,還有第二關府考關,這下是知府成了主考官,同樣的五場考試再來一遍,考完發榜。如果這你還能殺出重圍,恭喜你,第三關院考關等著你。院考關是學使組織的大考試,考《論語》、《大學》、《中庸》題目八股文一篇,《孟子》題目八股文一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省去了之前繁瑣的過程,不過,其規定要天不亮雞剛打鳴就要入場,在天黑亮燈之前交卷,很考驗耐力。
這三重關卡過了之後,就可以參加複試了,複試是一炷香的時間寫篇八股文,擇優排名,效率和學識一樣重要。過了這個複試,你才能算真真的秀才。而且,成為秀才也是有年檢的。並不是一勞永逸,這個年檢叫做“歲試”。一來是檢驗你這個秀才有沒有荒廢學業,二是為了拿鄉試的准考證,這個考試是為了考舉人的。當然,這又是另一場戰役了。
總的來說,童試對應的正史現代的高考,但繁瑣程度和複雜程度要比高考高出幾個等級。按理來說,秀才學歷也是對應現代的本科生,但是按實際情況來看,要是能在古代考上一個秀才,在現代不止考大學,考個公務員都是十拿九穩。科舉制竟如斯變態,難怪當年范進中了舉人會喜極而瘋。如今看來,確實有一定的背景和道理。
秀才在古代有多難考?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如今研究生能考上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33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