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家校共育須釐清責任邊界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題:家校共育須釐清責任邊界
新華社記者趙琬微
日前有媒體報道一位家長因不滿教師佈置任務而退出“家長群”,引起廣泛關注。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的深層原因是家校共育變成了“配合老師完成任務”。在這種模式下,家長們要無條件落實作業佈置、繳費、採買、督促等任務,還要絞盡腦汁為班級建設增光添彩,這些並不是家長心目中的“好教育”。
有人說,家長作為教育專業的外行就應該“聽話”。在沒有網路,家校不怎麼溝通的年代,雖然基本上是“一切交給老師”,但雙方關係還算和諧。如今一代家長受教育程度更高、參與教育的熱情更高,也更希望平等地與老師交流。
“家長群”作為家校共育的網路平臺,承載了人們對教育的很多期待。但其“以教師為中心”的組織方式,或許難以滿足當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要求。個別老師把“一切交給家長”的做法,更是不利於學生的成長。
其實,長達數月的疫情期間,有許多校長、教師給孩子們寫長信,透過“見字如面”的方式表達鼓勵。也有學校開展了“導師團家訪”,由多名教師同時影片連線一位學生與家長,聯手為其研判學情。這些真誠、走心的家校互動雖然並不頻繁,但卻彷彿雪中送炭,令家長感慨難忘。
家校共育須釐清責任邊界,分清家長、老師各自要做的有哪些。畢竟,教育孩子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共同的責任,大家是圍繞一個奮鬥目標的“好隊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