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放牛娃到兵團政委,55年錯過授銜,卻先後擔任五省省委書記

由 雋寶霞 釋出於 經典

從放牛娃到兵團政委,55年錯過授銜,卻先後擔任五省省委書記

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一篇名作,稱為《晚晴》,其中“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兩句最為出名——“小草飽受雨水的浸淹,終於得到上天的憐愛,雨過天晴了”,別有深蘊。“人間重晚晴”後來多用於比喻德高望重的老前輩,1986年,領導就給譚啟龍題了這五個字。

對於年輕的讀者來說,譚啟龍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但他實在是一個傳奇的人物,15歲參加井岡山革命鬥爭,從放牛娃成長為兵團政委,建國後又出任浙江、山東、福建、青海、四川五省省委書記,絕無僅有。


譚啟龍,1913年出生在江西省永新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3歲喪父,10歲喪母,後來不得不給大戶人家放牛。永新是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地方,譚啟龍,1928年8月在家鄉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3月入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譚啟龍曾任永新縣少先隊隊長、湘贛省少先隊總隊長、湘鄂贛省少先隊總隊長,參加打土豪、分土地、反圍剿鬥爭。

1930年10月,他帶領永新縣1萬多名少先隊員參加了第九次攻打吉安的戰鬥。主席曾親切稱他“你是放牛娃,農村的無產階級”。紅軍長征後,譚啟龍任鄂贛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務,參與領導了湘鄂贛蘇區的三年游擊戰爭,在與中央失去聯絡的情況下,他和戰友一起孤軍奮戰,歷盡艱辛,確保湘鄂贛蘇區紅旗不倒,為新四軍的建立保留了一份重要力量。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蘇皖區黨委書記、皖南特委書記等職,積極發動群眾,開闢和鞏固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後,他奉命率部挺進浙東,建立了抗日浙東根據地,到了1945年,這片根據地空前擴大,擁有400多萬人口,是我黨領導的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新四軍、華東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職,率部參加了宿北、萊蕪、孟良崮和淮海等重大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作為縱隊副政治委員的譚啟龍,和縱隊司令葉飛一起秘密配合,率領第一縱隊主力在敵整二十五師和整七十四師結合部鍥入敵縱深,出色地完成了穿插分割、圍殲、阻援等任務,與其他部隊一起全殲第七十四師。


1949年2月,中央軍委對全軍進行改編,他擔任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政委,率部參加渡江戰役、解放浙江等戰役,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憑藉這樣的資歷,55年授銜時,就算不是上將,中將也是妥妥的。但譚啟龍因當時已經轉到地方工作,遺憾錯過了授銜。

在新中國的和平建設時期,譚啟龍受到重用,先後擔任五個省的省委書記,被稱為“省委書記專業戶”。靠什麼呢?兩手抓:抓好生產、安排好生活,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樣的社會秩序就好,就安定團結。二是團結同志,擰成一股繩。他要求彼此之間坦誠相待、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互相尊重。

1982年,為響應“幹部隊伍年輕化”的號召,作為擁有49年老黨齡的譚啟龍主動退居二線,把舞臺留給年輕一代。

2003年1月22日,譚啟龍因病在濟南病逝,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