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三國魏晉之後,就是南北朝,但這中間還隔著百餘年的血淚史,那就是 五胡亂華 。

這段歷史,遊牧民族和華夏民族互相廝殺,但誰也滅不了誰,最終達成了 民族融合 ,北方出現了統一的政權——北魏。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段歷史。

01

胡人劉淵,興復漢室

都說“五胡亂華”,這些胡族是怎麼來的呢?

匈奴在西漢末期分裂為南北兩支, 南匈奴 開始移居長城以南的邊境地區。

到後來,氣候變遷,天氣越來越冷,草原上沒得吃,更多的胡族遷移了過來,他們主要在大漢帝國的北部和西北部邊境,和漢人一起混居。

從東漢開始,直到西晉,中原王朝一直利用這些 胡人 防禦北部邊境。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這些胡人在中原的地位非常低下,遭受歧視和欺負,早就不滿了。

終於,到了西晉末年 八王之亂 ,司馬家族內部自相殘殺得不亦樂乎,胡人們趁亂而起,天下就此變成了一鍋粥。

第一個起事的胡人,是南匈奴的首領,叫做 劉淵 。

劉淵這個人很重要,他開啟了五胡亂華的時代。

雖然劉淵他是個胡人,但是他起事的名義卻是要興復漢室。

因為劉淵是漢朝與匈奴和親的公主所生的後代,他的身份雖然是胡人,卻自認為是漢朝的外甥,由於曾經長期在西晉當人質,也精通漢文化。

所以他起兵的口號就是,晉朝竊取了大 漢朝 的天下,我這個外甥得替漢朝報仇,他聲稱要向 劉備 學習,興復漢室。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劉淵顯然意識到,要成大事,必須能夠整合漢人。

這個大思路是對的,但是,興復漢室這口號很難給他帶來幫助。

因為站在當時漢人的角度,真要興復漢室的話,輪得到劉淵你這個胡人嗎?

所以漢人不會真正支援他。

反過來,劉淵天天喊著興復漢室,讓別的胡人兄弟們怎麼想?

你成功了的話,到底是個漢人國家還是胡人國家?

如果是漢人國家的話,胡人還是要被欺負,那胡人為啥要支援你?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所以,劉淵這個聽上去似乎有號召力的戰略,實際上卻是兩邊不討好。

劉淵的做法,也揭示了北方胡人政權的戰略困境,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究竟如何處理胡漢關係?

02

胡人本位,漢人做奴隸

在劉淵興復漢室的努力失敗之後,就進入到了胡人本位階段。

胡人發現劉淵的策略不行,兩邊不討好,就覺得還不如戰略簡單點,索性放棄整合漢人的努力,反過來欺負漢人得了,這樣至少能把胡人都整合起來。

所以劉淵的後繼者也不扯什麼興復漢室了,直接赤裸裸地說了,我這就是胡人國家,漢人在這就是得被統治,被奴役。

對於胡人來說,這個策略無論如何都比劉淵那個靠譜。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雖然很多漢人南逃了,但中原地區的胡人人口仍然只佔少數,必須要先把胡人團結起來才能維持統治。

所以,還是胡人第一,先把自己人都攏住再說。

但是,這些胡人本位的國家,統治水準太爛,中原百姓本來已經接受他們的統治了,他們卻還經常要來搶一搶,和土匪差不多,完全沒拿這些百姓當自己的臣民,這種統治是不可能持續得下去的。

終於,出來一位漢族領袖 冉閔 ,他本來是個胡人皇帝的養子,但遭遇一系列歧視之後,一氣之下推翻了胡人朝廷,自立為天王。

冉閔頒出了有名的“殺胡令”,命令對於境內所有高鼻深目多須的胡人都殺無赦,一時間血流成河。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胡人雖然還是少數,但想要把他們全都殺光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種政策基本上就是胡人本位正好翻了個個兒,太過於暴虐,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

成功的統治政策,必須能把國內的各種力量都整合起來,共同對付外部的敵人。

無論是壓迫漢人、還是屠殺胡人,都是把敵人設定在了國家的內部。

對內不能整合,對外無法抵抗,怎麼能搞得下去呢?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雖然冉閔的戰鬥力被讚譽為當世 項羽 ,但還是很快就敗在了來自東北的慕容氏之手。

03

苻堅 的胡漢融合路線

在冉閔暴虐的統治失敗之後,後繼者就明白了,必須要胡漢融合,才能維持統治。

最先想到這點是,是前秦的苻堅。

就是中學歷史課本里,著名的淝水之戰中的那個人,東晉以弱勝強,強的那一方、被打敗的那一方,就是苻堅。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雖然輸了 淝水之戰 ,但不要以為苻堅就是個笨蛋。

苻堅絕對是個明君英主,他清晰地意識到,胡漢對立的統治模式,註定會失敗,要真正想成就大業,必須消除胡漢差異,打碎各種胡人漢人的小共同體認同,才能建立統一的國家。

但是,苻堅雖然意識到了問題,卻沒找對方法。

他想打碎小共同體,於是就先從自己所屬的氐族開始。

因為他想,如果不能先擺脫自己的氐族身份,那也就沒法讓別人擺脫胡人身份、漢人身份的約束,也就沒法胡漢融合、實現統一大業了。

於是,苻堅重用漢人 王猛 為宰相,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除了重用漢人,苻堅也重用胡族的力量。

他意識到,要想保持帝國的軍事戰鬥力,還是必須依靠胡族。

既然氐族已經被自己消解掉了,就要廣招天下英雄。

苻堅對各種投奔而來的胡族英雄,都收留並重用。

這種態度極為得人心,他很快就統一了大半個中國。

但這個策略埋藏著很大的風險。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當時,有個 鮮卑 大英雄慕容垂,因為本國前燕發生內亂,被迫來投奔 前秦 。

宰相王猛一眼就看出慕容垂絕非池中之物,勸苻堅及早幹掉他。

苻堅卻說,“我正要以誠來招募天下英雄,慕容垂落難來投,我卻殺了他,讓別人怎麼看我”。

結果,不僅沒有除掉 慕容垂 ,反倒讓慕容垂帶領鮮卑部落軍,鎮守重地。

結果,當苻堅在淝水之戰戰敗後,前秦的兵力損失慘重。

又過了一段時間,慕容垂起兵反秦,興復大燕,一下就讓苻堅的前秦徹底瓦解了。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苻堅的失敗,在於他太想超越於胡漢之上,成為天下的共主了。

他的意圖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很可惜,他把政治步驟走錯了。

在打造起真正的統一帝國之前,苻堅就先放棄了自己的老根據地氐族,他怕氐族不服,甚至保留鮮卑軍事貴族,來對抗自己的氐族。

結果是,其他胡族的軍事共同體仍然很強大,苻堅的自家軍隊卻渙散掉了。

這種情況下,一旦國家出點問題,苻堅肯定罩不住局面,國家只能四分五裂。

04

第二次胡漢融合,促成了 北魏 的大一統

這個時候,鮮卑人的大英雄拓跋珪崛起。

拓跋氏起家于山西北部的 長城 沿線地區。

在過渡地帶起家的人,必須既懂得草原的邏輯,也懂得中原的邏輯。

只懂得一邊的邏輯,就肯定站不住腳。

所以拓跋氏能夠建立起胡人漢人相融合的二元政權——北魏。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北魏的開國皇帝,道武帝 拓跋珪 ,和苻堅一樣,都琢磨著要實現胡漢融合。

但是又和苻堅不一樣,他把步驟走對了。

草原上的部落小可汗們都是軍事貴族,他們對大汗有著很強的約束力,大汗只有把這幫人都擺平,才能說了算。

但大汗要想擺平他們,又必須能夠在中原獲取足夠多的財富,才能用錢把這些軍事貴族贖買掉。

於是,拓跋珪先是帶領人馬掃平了草原上其它部落,再南下進入中原。

在南下奪取了中原的財富之後,拓跋珪的實力壯大了,於是他推行了一個重要政策,叫“離散部落”,就是把部落這種小共同體打碎。

就這樣,拓跋珪同時離散了他統治下的拓跋氏部落,和其他胡人的部落。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但拓跋珪也沒有把鮮卑部落制徹底毀掉,因為部落制同時是遊牧者的軍事編制,是其戰鬥力的來源。

拓跋珪採用了一種新的制度,他把已經被他給離散掉的鮮卑各族,重新編為八部,設立了八部大人來統領他們。

在這種新的制度安排下,拓跋珪打碎了原來的部落制,同時又建立了自己能控制的新部落制。

這樣既不受軍事貴族的約束,又能保證草原騎兵的戰鬥力。

這種制度後來演化為隋唐的柱國大將軍制度。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北魏帝國實現了漢人和胡人的融合。

這種超越於中原-草原之上的努力,終於將北魏轉化為一個二元帝國,皇帝居於各方之上,作為均衡力量,代表著帝國的統一。

這是一種偉大的制度創造。

這樣的中原-草原二元帝國制度,被隋唐繼承了下來,在元朝發揚光大,最終在清朝達到巔峰。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  @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30 字。

轉載請註明: 五胡亂華,帶著血與淚的民族融合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