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教育內卷”這樣的詞彙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隨著教育的“劇場效應”加劇,中國家長的焦慮心也與日俱增。據統計,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龐大。數量龐大的校外培訓機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任由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極有可能成為國家教育體系之外的新體系,對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極大影響,同時增加了孩子和家長的負擔。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這樣的情況或將有明顯的改變。
“雙減”政策預計8月底落地 培訓機構可能開始轉型
“現在報名暑假班已經太晚了。”沂蒙百貨大樓附近的樂知教育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從“雙減”政策釋出到現在已有一週的時間,記者以家長的名義諮詢了市內幾家校外培訓機構,發現各培訓班的暑假班均還在正常授課,絕大部分僅剩下最後一週多的時間,總課時為5周左右。
對於未來週末班的報名,絕大部分培訓班表示因為國家政策的原因,現在無法給出明確的答覆。 “從我們從業者的角度來說,這個暑假可能是地方教育部門給我們留出來的過渡和緩衝時間。”該培訓機構的一名老師說,他們預計,政策落地措施大概會在 8月末公佈,待政策落地,以後面向小學初中階段的培訓課程就不會再有了,培訓機構很可能開始轉型。
“週末、節假日大機率不會再有補課了,政策落地後,或許還可以在平時放學後開設一些輔導作業的輔導班。”對於未來還想補課該怎麼辦的問題,臨沂六中附近的一家名叫新方舟的培訓機構的老師這樣回答,同時,記者也在附近其他培訓機構得到了相同的答覆。“對於目前這種情況,我們的壓力是有的,現在很多大城市已經開始實行這個政策了,咱臨沂具體實行也是早晚的事。”
而對於一些規模小的培訓機構來說,這個政策反而更好接受一些。“我這邊學生不多,一年房租相比規模大的培訓班來說也便宜很多,真要是政策落地了,那就停業不幹了。”羅莊一名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徐老師說。
補課需求仍然很大 政策落地後如何監管是難題
“‘雙減’政策實施了之後,想給孩子補課該去哪呢?”正在臨沂六中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的殷女士表示,補課,無非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沒有學好,或者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績再拔高一些。這些輔導班不讓開了,是否會有相應的補課政策是她最關心的問題。“要是公辦學校能開設這樣的補課班,我們也不想來外邊補。”
在沂蒙路和涑河北街交會處附近的新概念英語門口,一位媽媽表示:“補課還是有必要的。輔導機構是一對一輔導,我覺得會比在學校大班制授課的效果好很多。”她說,大班制的教學讓老師沒辦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一對一的情況下反而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和消化知識。不過,暑假班每天要上4個小時的課程,她也擔心孩子會覺得累。“要是一天上一兩個小時就好了。”“雙減”政策實施後,一對一的家教可能會是更多家長的選擇。
“停不了課,我那個輔導班有一個‘隱藏校區’,平常不讓上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那兒上。”對於以後培訓機構可能無法補課的情況,今年上初三的小李同學語出驚人。這個暑假他報了全科輔導,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要在輔導班中度過。
在採訪中,一些校外輔導機構也隱晦地表示,怎樣補課可以等到政策落地後再說。政策落地後,培訓機構會不會轉到“地下”授課也將成為監管的一大難題,畢竟,補課的需求暫時還是廣泛存在的。
新聞背景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其中,明確表示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湧入培訓機構,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僅此,就已經讓校外培訓機構從業者一夜無眠。29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同時,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資訊科技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此外,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麵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7月28日,為進一步規範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促進中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教育部決定自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面向全國中小學校和教師開展有償補課和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著重解決“課上不講課下講”“組織開辦校外培訓班”“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同家長搞利益交換”等突出問題,治理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臨報融媒記者 宋天健 李尚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