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趙孟頫書法作品《行書致張景亮信札》,是趙孟頫為密友濮潤之子向外甥張景亮之女求婚而寫的信。
元 趙孟頫《行書致張景亮信札》
釋文:
孟頫書致景亮縣尹賢甥坐右:別去未久,已深馳想。付計榮上之後,吏敬民愛,佇聽政聲,以慰老懷。語溪濮尉潤遣人來,為其小令嗣求令女秀姐,其意勤勤懇懇。前者以其長子年長,今則小男年既相若,於理亦可許之,託老夫致此意。兼已令福壽長老達意於嫂,嫂雲:“一從景亮言語。”用敢再以為請。今令人去,如蒙允可,望付下草帖,濮家自來起細帖。專此奉字,不具。孟頫書致。十一月二日。
此書札書札用碧色紙書寫,書風出於“二王”,體現了他對法書名跡的學習和推崇。
由於此作不同於正式的書法作品和公文,因此書風整體顯得較為隨意,富於變化,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是趙孟頫中晚年之後行書中的上乘之作。
高畫質欣賞
▼
此帖為中央民族學院賈敬顏先生捐贈。
孫克讓《元趙孟頫致張景亮書札考》(1990年《文物》第9期)和樊禕雯《趙孟頫再考》(2018年《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第11期),對於此帖做過詳細考證。現根據這兩篇文章的內容,介紹一下此帖中的人物關係和婚俗。
張景亮即張採,為張伯淳(趙孟頫的姐夫)之子,與趙孟頫的關係很密切,經常代別人向趙孟頫求字畫,在趙孟頫存世作品中多有提及。
張景亮的母親是趙孟頫的姐姐,嫁給了張伯淳。張伯淳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以詩文聞名於世。
趙家和張家為世家姻親,同居浙西、太湖南,尤其是至元二十三年張伯淳與趙孟頫一起被程鉅夫舉薦赴京,往來更加密切。此次趙孟頫幫好友之孫求親的,正是外甥張景亮之女秀姐。
趙孟頫在書札中提及的“語溪濮尉潤”,語溪為地名(石門縣),趙孟頫的好友濮鑑在此地生活。濮鑑也生於官宦之家,與趙孟頫關係很好,濮鑑所建寺觀,趙孟頫都會書額題梁,管夫人則在牆上畫竹。濮鑑去世之後,趙孟頫曾為其作墓誌銘。
孫克讓先生推測“語溪濮尉潤”為濮鑑之子濮允中。濮允中有兩個兒子,長子為濮彥仁,次子濮立仁,趙孟頫代為求親的是濮立仁。
信札中提到的“福壽長老”,是古心禪師,俗名濮文鑑,是濮家的女眷,她在趙孟頫寫信之前已經跟張景亮的夫人提過這門親事。
信札中還提到了當時的婚俗,如果女方同意,就由女方起“草帖”,然後男方起“細帖”。
草帖即八字帖,是男家和女家初次議婚的來往文書。草帖涉及的內容有名諱、田產、女方父母的家世背景等。
之後男家以此問卜,如果得吉,就回草帖,女方再占卜,得吉後媒人通告雙方起細帖。
細帖也稱定帖,是訂婚時雙方交換的帖子,內容更加細化、具體、正式,包括曾祖、祖、父、從伯、從叔等人的名諱官職,主婚人的姓名、官職,新郎、新娘的排行、生辰、嫁妝等。
一個是趙孟頫密友之孫,一個是趙孟頫外甥之女,兩家看起來門當戶對,男方求親非常誠懇,趙孟頫覺得“於理亦可許之”。
那這門親事成了嗎?據樊禕雯考證,濮立仁在元末兵亂後入贅了烏鎮許氏。可見,這門趙孟頫看好的婚事最終並沒有成,原因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