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皇后割冠珠賠罪張家,帝后一心,實則禍由皇后起,鄒家來背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沈國舅寵妾滅妻,任由小鄒氏欺負張大娘子,以致於險些一屍兩命,為此英國公舊臣離心,沈皇后無奈下割冠珠賠罪張家,同時哭於前朝,向官家請罪,皇帝心疼皇后,帝后一心向太后請罪,這才把事情處理妥當,沈皇后看著深明大義、國母風範,實際上這所有的禍事都因她而起,最後背鍋的卻是鄒氏一族。

沈皇后割冠珠賠罪張家,帝后一心,實則禍由皇后起,鄒家來背鍋

沈皇后的弟弟沈從興娶妻大鄒氏,夫妻恩愛感情和睦,局勢不穩動盪時期大鄒氏為了救皇后被敵人割了首級去邀功請賞,沈家後來跟從趙宗全,一路直上,這才有了入住坤寧宮的機會。皇后感激大鄒氏救命之恩,沈家也得承鄒家的恩情,為了給鄒家榮華富貴,沈從興便納了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為妾,不僅如此,皇后還給了她誥命,一個有貴妾出身的誥命,自然就是為了報答鄒家的恩情。

沈皇后確實算不上有多聰明,若為報恩,其實有很多法子可以保鄒家富貴平安,可惜她們偏偏選了最不可取的法子,為了前朝,沈從興不得不迎娶英國公獨女張桂芬為妻。這本是皇帝做的媒,目的就是可以讓禹州新貴和汴京舊臣能夠融合,沈家既想要為皇帝效力,又想報答鄒家當日的救命恩情,於是就有了一樁看似和諧實際上波瀾不斷的婚姻。

沈皇后割冠珠賠罪張家,帝后一心,實則禍由皇后起,鄒家來背鍋

沈從興是個武將,腦子不夠用,又忘不了髮妻的好,於是下意識的就想維護小鄒氏,張大娘子是個乾脆利落的女子,不願意和小鄒氏斤斤計較,結果,小鄒氏卻得了便宜還賣乖,不僅把持了沈家內宅事務,還在顧廷燁和盛明蘭的宴會上給張大娘子難堪。

這事一出,張大娘子受委屈就暴露出來,英國公一家自然不滿,皇后故意向明蘭哭訴,期待她能幫自己化解沈家的矛盾衝突,這上位者的心思明蘭不想知道也得知道,為君分憂解難本是臣子本分,明蘭聰慧又肯放下身段,於是第一次危機完美解決。

沈皇后割冠珠賠罪張家,帝后一心,實則禍由皇后起,鄒家來背鍋

到這裡,沈從興也看到了張大娘子的好,被她的魅力所吸引,但是沈家並沒有想過告誡小鄒氏,沈皇后也沒有想過讓小鄒氏收斂一些,所謂報恩,就演算法子選錯,事情已經發生,那麼善後就是必要的,鄒家佔著沈家偏愛,得寸進尺,這本來就不是長久之計,皇后不肯拉下面子來教導鄒家安分守己,沈從興更是直男一個,在張桂芳有孕之後再次和小鄒氏攪和在一起。

小鄒氏一次兩次放肆妄為都沒有得到教訓,於是越發囂張,到了扣押太醫,期盼張大娘子一屍兩命的地步,幸有明蘭出手,及時在危難關頭拯救張大娘子,若沒有她出手,英國公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動搖國本什麼的都是小事,英國公直接投向太后,徹底讓皇帝沒了人心。

沈皇后割冠珠賠罪張家,帝后一心,實則禍由皇后起,鄒家來背鍋

此事一出,太后找到機會又是安撫張家,又藉口鄒氏犯錯,掌嘴小鄒氏故意激怒沈從興,種種舉動都讓皇后和沈家被推到風口浪尖。皇后不知道怎麼解決才能平息紛爭,魚和熊掌她都想要,既想保住鄒家,又想讓張家放過這事,皇帝為著和皇后的情誼也不願意開口降罪皇后和沈家,局面一度到了僵持和惡化的地步。

這裡又是明蘭,沈皇后把明蘭單獨留下,詢問解決方案,這時候已經不是開始那會試探後再感謝明蘭,而是直接指出問題關鍵,詢問如何處理,明蘭想著沈家腦子不夠用,皇后也是不容易,為著自己侯爺,為著閨蜜張大娘子,少不得要費心費腦為皇后出謀劃策。

沈皇后割冠珠賠罪張家,帝后一心,實則禍由皇后起,鄒家來背鍋

到這一步,鄒家就保不住了,皇后心裡也不再顧念當初的恩情,可見人實在現實的很,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再多的恩情都抵不過實實在在的麻煩,皇后聽了明蘭的建議,效仿曹操割發代首,把自己冠珠取下送到張家表示認錯請罪,又放下臉面,直接跪於前朝向皇帝請罪,這一出,既讓皇帝憐惜,又能解決太后的進攻,可謂神來之筆,自己什麼也沒損失,除了鄒家。

鄒家是咎由自取,但是若不是沈家想錯法子,一味的縱容鄒家,鄒家有再多的壞心思,也掀不起風浪,像明蘭說的那樣,給小鄒氏找一個合適的夫家,有皇后背後撐腰,誰又能欺負了小鄒氏去,鄒家其他兄弟就算碌碌無為,但一輩子的富貴平安還不是顯而易見,可偏偏用作妾這樣的法子,自認為給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在事情不可收拾的時候又不得不放棄鄒家,這樣的報恩還是少來比較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66 字。

轉載請註明: 沈皇后割冠珠賠罪張家,帝后一心,實則禍由皇后起,鄒家來背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