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每一個人都有的,但是現如今的人們幾乎已經不使用字了。古人是使用字的,古人同樣有名字,其次就是有字。名,是在古代社會中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己稱呼用名,外面稱人用字。古人的字是非常重要的,在與親朋好友見面的時候,是稱呼字的。
由此說來,古人的字與名是相同的作用。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張衡字平子、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就是同一個意義。“名”和“字”有意義相互輔助的,其次也有“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
總的來說,古人的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古人的字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取得的。古人對於名和字是非常重視的,由此說來,甚至是出現了八卦取名的演算法。古人認為成年之後,直呼其名就是不禮貌的了,所以取一個字讓人稱呼自己。
禮記中對此進行了這樣的記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論男女,成年才取字。古代的人們對名字是非常重視的,因此很少有出現重名的,幾乎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是有寓意的,或者有一些說法。這都是後人難以理解的。
古人對字很是重視,因此在取字的時候,更是非常在意的。因此古人取字的時候是有很多說法的,並不是什麼字都可以取。古代史上,有一個字僅僅三個人使用過,這個字就是“王”,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姓氏,幾乎十個人裡就有三個人會姓王。
可是在字當中,這個字的使用率就非常低了。在名字裡就很少出現“王”,歷史上也只有三個人名字裡有這個字。第一個名字裡出現“王”字的人叫馮野王,他不是皇帝的兄弟,他是西漢時期左將軍光祿勳馮奉世的兒子。作為將軍之子,馮野王從小時候開始就受到了濃厚的文化薰陶。
同時在西漢沒有科舉制的情況下,馮野王的仕途順利。漢元帝時,因為他品性好,能力強,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又因為是馮昭儀的哥哥,因而皇帝為了避嫌,就沒有委以重任。後來馮野王實在不適合在朝廷做官,馮野王因此罷官。
第二個就是顧野王,出生在名門望族,原名是顧體倫,但因為十分欣賞馮野王的為人,因此改名為“顧野王”。顧野王年紀輕輕就在朝廷做官,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而且才華十分出彩,一生有不少的著作。最後一個的知名度就比較高了。
他就是駱賓王。駱賓王雖然出身寒門,但讀書非常刻苦,七歲就學寫詩,因此才華很高,與王勃、楊炯、盧照鄰被稱“初唐四傑”。駱賓王的一生中,在人生後半階段的時候犯了糊塗。武則天想要稱帝時,駱賓王和徐敬業等人起兵造反,但並沒有成功,因此兵敗被殺。
歷史上只有這3人敢用“王”做名,也有一番大的成績,被後世歌頌。時至今日,王已經成為了我國最大的姓氏。透過這三人的人生也可以看出,用“王”做名的人都是有著不平凡人生的,他們除了位極人臣就是名傳千古,而且都是一些正直不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