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一下,很多時候我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例如為了提升專業水平,要求自己每週看完一本書。也許我們可以堅持一個月,可隨著時間變化,動力逐漸減弱,很快就放棄了。如果你想堅持一年,那麼單靠動力就不夠了,你需要建立一種習慣。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成功建立一種好的習慣呢?
我們要先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瞭解習慣形成的動機,習慣的特點,才能知道知道該如何用最有效地方法養成最好的習慣。
1、習慣消除了“何時以及如何執行”的苦惱,從而降低了決策成本在美國作家Scott Young看來,任何行動都需要兩種努力去完成。一種內在的努力(產生內在動機),另一種是決定是否執行該操作的努力(決定實施動機)。習慣可以修改第一種努力,但是它們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它們消除了第二種努力。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用文章開頭的例子,當你決定每週要讀完一本書,那就養成一個習慣,每天至少看50頁才能達標。
每天讀書時,我們就要投入這兩種努力:首先是閱讀的努力,書本的難度決定了你要付出很多努力還是零努力,就比如一本《量子力學》和一本《解憂雜貨店》,它們的區別顯而易見;如果你計劃閱讀的書需要你花費很多力氣,那你還需要投入第二種努力,那就是克服拖延和開始閱讀這本書所需要的努力(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1)並非所有的習慣都容易養成。事情有分難易,困難的事情需要更高的內在努力,導致更高的內在成本,而且導致更高的決策成本。
(2)你不能建立無限的習慣。養成習慣意味著消除了決策,但由於需要付出內在的努力,也就不會養成大量本來就困難的習慣(例如每天寫一篇文章)。
(3)大多數習慣是相對穩定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但習慣的穩定性只能是相對的,即使是很小的干擾就會破壞這種穩定性,也導致了很少習慣具有永久持續。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習慣會由於暫時的生活改變而破裂,例如生病、度假、加班等等,這些細小的因素足以破壞習慣。
3、不要破壞已有的習慣,才能長期地將其保持下來從習慣的相對穩定性來看,養成習慣是最大的阻礙,就是有可能受到干擾的情況。像工作太忙沒時間、旅遊那幾天就算了,這些是不是你說過的藉口?
如果由於不可避免的原因,你不得不改掉你的習慣,那麼當這個干擾後,你就要立刻重新建立習慣。當然如果你完全可以避免破壞習慣,按現實狀況做出調整就更好了。這可能意味著你在忙碌時做20個仰臥起坐而不是200個,在度假時選擇晨跑來替代去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