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義務教育十年,邁向優質均衡

義務教育十年,邁向優質均衡


半月談記者 俞菀 林凡詩


沿著美麗鄉村的平坦大道一路向前,紅磚黛瓦的教學樓顯現在參天雪松之間。新學期伊始,走進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沈蕩中學,傳統與未來感在校園裡交織:學生們可以是菜園裡、土灶旁的“耕讀學子”,也可以是潤澤樓裡穿戴黑科技的“賽博少年”。


沈蕩中學是我國義務教育10年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現有20.7萬所學校、1.58億名學生、1057萬名教師。10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在全面普及的基礎上,以均衡發展為戰略任務,在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後,正邁向優質均衡的發展階段。


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下課鈴聲響起,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加貴鄉板磨小學的學生們奔向食堂,熱騰騰的飯菜已備好,雞肉、香菇、白菜還有紫菜蛋花湯,香氣瀰漫整個食堂。


從2011年起,國家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山區的學生們因此吃上了免費的營養餐。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最佳化投入結構,逐步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貧困,再也不是山裡孩子求學的“攔路虎”。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10年來,我國小學階段淨入學率達到了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


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更讓許多適齡殘疾兒童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


2017年一個秋日午後,浙江退休教師陳孝林接到了來自嘉善縣大舜小學的電話:“有個患先天性腦癱的孩子,雙腿殘疾,有嚴重的‘多動症’,沒辦法去特殊學校上學,希望有人能教孩子識字……”


陳孝林當晚就來到了這個名叫小宇凡的孩子家中,並承諾送教上門。此後3年,他教會了孩子3700多個漢字,112首古詩,51篇作文。2021年開始他又給孩子定下了新目標:再用3年時間,學完《新華字典》裡的常用字和一本古詩,寫60篇作文,創作60首小詩。


不足10平方米的堂屋,成為小宇凡“一個人的課堂”;斑駁的牆壁上貼滿的高分作文和獎狀,是獨屬於小宇凡的榮譽牆。他說:“我將來也要做一名志願者,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浙江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針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開展送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過去10年,浙江送教上門服務累計惠及學生3萬餘人次,參與送教教師200多萬人次,送教課時超過400萬節。


半月談丨義務教育十年,邁向優質均衡

越來越多的苗山適齡女童透過接受良好教育實現自己的夢想


著力縮小辦學差距


走進地處中越邊境、學校距離邊境線約8公里的廣西靖西市湖潤鎮初級中學,兩個籃球場、一個足球場,實驗室、圖書館和多媒體教室等一應俱全,五星紅旗在校園裡高高飄揚。


黨的十八大以來,透過補短板、兜底線,實施“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等重大專案,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000多億元,帶動地方投入超1萬億元,著力解決“鄉村弱、城鎮擠”問題,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步行、腳踏車、摩托車,摔跟頭、掉溝裡、爆車胎……從事教育工作的幾十年裡,浙江紹興市柯橋區小學教師陳堅的足跡遍佈了王壇鎮最為偏遠的學校。從“教二代”、普通教師到“一校之長”,這些年裡不是沒有離開的機會,但他選擇了留下。


在陳堅看來,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關鍵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隊伍建設。為人師表,“要用一潭水的儲備才能教給學生一碗水的知識”。2013年,陳堅組建了“‘本真’語文名師工作室”,帶出了一批又一批鄉村骨幹青年教師。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10年來,我國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總數增加了148萬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從佔比不足50%提高至77.7%。透過“特崗計劃”、公費師範生、退休支教等多種渠道,中西部農村得以補充大量優質師資。


回應關切走向優質均衡


浙江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印通小學,午後陽光鋪滿了繪畫長廊。一幅幅“毛衫畫”上,看似無用的剪裁邊角料和普通毛線,經過孩子們巧妙鉤織貼上,彷彿有了藝術生命力。


“我今年11歲,來自貴州銅仁。”小畫家楊峻池說,周圍的同學有的是隨著父母遷居至此,有的就在這裡出生。在大家眼裡,毛衫和小鎮就是“家的輪廓”。


多年來,蓬勃的毛衫產業讓洪合鎮吸引了近10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居民”,他們在這裡交往交融、發家致富,他們的子女在這裡得到了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


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全面提升教育質量,讓學生“有學上”“上好學”,這是從中央到地方緊抓的民生大事。


2021年12月,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安陽鎮第三小學五年級學生與深圳寶安區寶民小學的學生們在雲端一同上了一節語文課《己亥雜詩》。課程由主講梁創榮老師在寶民小學授課,黃麗霖老師在安陽鎮第三小學輔助授課,資訊老師在後臺支援兩校聯動、導播。


課堂上,兩地的孩子們互動頻頻,大家爭先恐後舉手回答問題、提出疑問,雙方學校老師為學生答疑解惑、線上點評學生作業,一節課下來,新穎的授課方式讓孩子們收穫滿滿。


截至2020年底,我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達100%,98%的中小學已擁有多媒體教室。2022年4月,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線,海量精品課程資源免費觀看,“網際網路+教育”正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用短短10年左右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處在世界前列。”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尹後慶說,如今,要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肯定會面臨更多、更深層次的困難,只有凝心聚力,迎難而上,才能不負時代使命。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17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87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丨義務教育十年,邁向優質均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