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權,字公衡,蜀郡巴西閬中人,曾為蜀郡小吏。後來益州牧劉璋聽聞其才學過人,將其徵召為自己的主簿。劉璋闇弱昏聵,看到曹操勢大,將要吞併漢中的張魯。張魯跟劉璋是世仇,但劉璋也明白漢中如果被曹操佔據,蜀中危矣,於是劉璋聽從別駕張松之意,決定聯結劉備,向其借兵,北伐張魯。黃權聽聞此事 ,極力反對,認為劉備兵強馬壯,一旦反客為主,劉璋難以抵禦。但昏聵的劉璋不聽勸告,聽從張松的讒言,不僅派法正擔任使者,前往迎接劉備,而且將不聽話的黃權外放為廣漢縣長。
黃權
劉備發兵席捲西川的時候,很多郡縣望風而降,只有黃權閉門堅守,拒絕劉備的勸降,直到聽聞成都易主,舊主劉璋投降劉備,還受到優待。黃權才開城門帶領廣漢官兵百姓歸順劉備,劉備任命黃權擔任偏將軍。黃權這種做法,在現代看來倒是沒什麼毛病,但是講究綱常的古代,黃權改換門庭這麼做,但是被很多大儒學者非議。
法正
黃權這個人極具戰略眼光,215年,曹操襲破漢中,張魯逃往巴中。偏將軍黃權向劉備進言,如果徹底丟失漢中,那麼蜀地將會丟失大腿和臂膀。經過黃權和法正等人堅持不懈的勸說,劉備終於下定決心,帶兵經過一系列拉鋸戰,取得漢中之地,成為蜀地北方的屏障,但後人只知取漢中用了法正之謀,黃忠之勇,卻不知黃權是第一位向劉備提出這樣建議的人。
法正也成為劉備身邊的大紅人,其風頭甚至壓過了諸葛亮,而黃權在劉備那裡,很長時間沒有得到重用。219年,劉備稱漢中王、領益州牧,大封群臣,法正被封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反觀黃權只是個小小的治中從事,明顯黃權此時的地位是靠邊站。
諸葛亮
221年,劉備稱帝后,討伐東吳,黃權跟隨劉備出征。黃權認為劉備的戰前部署存在問題,希望自己能帶先頭部隊試探下敵人的虛實。但劉備認為其礙事,將其拜為鎮北將軍,帶兵防禦江北,隨時抵禦曹魏會向內部防禦空虛的蜀漢發動進攻。
劉備
黃權非常尷尬的帶領軍兵前往江北,又不得不坐視劉備被陸遜擊敗,返回蜀漢的道路被吳軍斷絕。黃權帶領的大軍有家難回,黃權權衡利弊,沒有向東吳投降,因為身為戰敗國的將軍,向敵軍貿然投降,前途未卜,下場可能比于禁還要悽慘。於是黃權領兵北上,向曹魏投降。黃權的江北大軍,不僅有軍兵戰馬,還有大量的糧草輜重,攻城器械。更值得一提的是,劉備出兵伐吳,出師的時候還帶著大量的幹部隊伍(包括鳳雛龐統的弟弟龐林),原本指望在奪回荊州後,將這群人安排到荊州留用,沒曾想這群人都跟隨黃權一起投奔曹魏。
曹魏皇帝曹丕聽聞後,大喜過望,不僅設宴款待,還對黃權等人大肆封賞。拜黃權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跟隨黃權一起投魏的都受到了優待,自南郡太守史合以下被封侯42位,100多個將軍郎將。要知道後來滅蜀,立功封侯不過五十多位,可見黃權歸降,對曹丕來說是一大盛事。
劉備伐吳
黃權投降後,按照《蜀科》其家屬應該受牽連,但劉備制止有司這麼做,並對眾人說,是我對不起黃權,而不是黃權對不起我,並善待他的家人子女。黃權降魏後,曹丕對其重用,有從蜀漢投降的人說,黃權的家人已被劉備處決,但黃權堅信劉備不會這麼做。劉備死後,曹魏群臣彈冠相慶,為了黃權沒有一絲笑意。曹丕雖然總喜歡跟黃權開玩笑,但還是非常體諒黃權,任命其為鎮南將軍,讓其防備東吳,避免跟舊日同僚戰場相見。
魏文帝曹丕
司馬懿非常其中他,認為黃權是個人才,便問黃權,蜀地像你這樣的人才有多少。事後,司馬懿再給諸葛亮寫信的時候,不忘記稱讚黃權。雖然黃權在劉備手下沒有得到重用,但是曹丕對其恩寵有加,升任其為二品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可以開設幕府,而且待遇跟三公一樣,開府之名始於黃權。黃權等益州本土士人,在劉備時代不受重用。投奔曹魏,曹丕卻沒嫌棄他們是貳臣,可見劉備和曹丕在知人善任上差距多大。
240年,黃權病逝,追諡為景侯,其子黃邕承襲爵位。黃權留在蜀漢的兒子黃崇,被優待,長大後徵辟為官,官至尚書郎。在抵禦鄧艾入侵時,跟隨衛將軍諸葛瞻領兵禦敵,諸葛瞻不聽黃崇建議,貽誤戰機,最終在綿竹敗亡。黃崇為了報答劉備劉禪君恩,殞命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