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沒有海洋大學,還能叫沿海城市嗎?
日前,廈門市明確提出,要整合資源爭取創辦特色海洋大學。“北有中國海大,南有廈門海大”,中國海洋高等教育或將迎來新格局。
自北向南,遼寧、山東、上海、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市均成立了海洋大學,江蘇則於2019年將位於連雲港的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沿海城市打造海洋大學步調默契。
在高校中,海洋科學作為基礎學科並不新鮮,廈門大學等老牌名校均有建樹,為什麼廈門還要不遺餘力去打造一所全新的海洋大學呢?
同步
廈門海大的官宣,來自《廈門日報》日前公佈的《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建設海洋大學的構想,近年來則在廈門呼聲不絕。2019年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網站一篇文章就曾提到,“早日籌建福建海洋大學在廈掛牌運作”。
今年廈門兩會期間,民建界別提交了《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亞洲頂尖水平海洋大學的建議》提案,建議在廈門獨立組建一所海洋大學,推動實現“北有中國海大,南有廈門海大”的新格局。
民建界別認為,組建海洋大學是福建建設海洋強省的迫切需要。從福建全省範圍看,廈門的海洋教育科研資源豐富,最具備建設亞洲頂尖水平海洋大學的條件。
縱觀沿海省份,自北向南分佈著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江蘇則於2019年將淮海工學院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
江蘇作為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海洋大省,擁有954公里的海岸線,但是尚未建立一所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的建立,填補了江蘇沒有獨立設定海洋大學的空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原來是解決數量的問題,現在應該解決內涵的問題。內涵怎麼發展,這段時間各個地方都在思考。海洋是一個產業非常廣闊的領域,發展潛力莫測,海洋大學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出現的。
淮海工學院原本即具有工科背景,在海洋藥物、水產品加工、海洋資訊科技和港口物流等學科方向,與地方相關產業形成緊密合作關係。在此基礎上建立江蘇海洋大學,可進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貢獻。
21世紀是“海洋強國”的世紀,我國擁有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充滿廣闊潛力的海洋戰略利益,讓海洋類高校的發展空間充滿想象。
2017年,位於秦皇島的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提出轉型建設河北海洋大學,並被列入《河北省高等學校設定“十三五”規劃》。河北的近鄰天津,網友建議依託天津現有高校海洋學科,與國家海洋博物館共同建設渤海海洋大學。
目前沿海省份中,廣西還未見海洋大學的規劃建議,不過網友們已經在糾結了。如果要建一所廣西海洋大學,那估計是在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建,那麼選擇哪一個好呢?
突圍
不止海洋大學,行業類高校相繼湧現,逐漸形成新建高校中的一股潮流。
過去一年來,高校領域不斷傳出籌建訊息,比如電影類院校,勢頭堪比海洋類大學。
2020年8月26日,西交利物浦大學、光線傳媒與揚州市江都區政府舉行了“西浦·光線電影學院”的啟動儀式。同年7月7日,呂梁市與山西傳媒學院圍繞“山西電影學院”建設進行過交流。時間進入2021年,海南省儋州市提出將在年內基本建成海南電影學院。
另外,像甘肅的敦煌藝術大學、湖北的武陵山康養學院、河北的防災科技學院等行業特色院校陸續進入公眾視野,中國應急科技大學、中國公共衛生與防疫大學等的構想已被提出。
與大而全的綜合性高校不同,行業類高校在其擅長領域不斷深耕學科建設,與綜合性大學共同構成了我國相對完善的高等教育體系。
以海洋、航海等為特色的海洋大學,雖然當前數量不多,不過學科特色和優勢比較明顯,對有明確興趣傾向的學生頗具吸引力。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成為今後的主基調。當高等教育進入提質階段,比拼大而全的綜合性高校成為過去時,行業特色高校或成為各地高教突圍的一條路子。
儲朝暉認為,在高等教育新的發展階段,大學本身要往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不過,要真正建成一所特色行業類大學,一定有它背後深層次的驅動,這個驅動最好是基於專業,而非行政力量。
重複
構想“北有中國海大,南有廈門海大”,那麼最牛“海大”會花落廈門嗎?
在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海洋科學學科排名中,中國海洋大學位列全國第1、世界第6。
且不提位於山東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廈門海洋大學在本地就要直面廈門大學的比拼。
今年恰逢廈門大學百年校慶,廈門大學海洋學科亦是數十年積澱,1946年即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海洋學系。廈門大學海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名單,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學科。
這種重複現象在廣東更為明顯,在湛江市已有一所廣東海洋大學,隨著深圳海洋大學的建成,未來廣東或將成為擁有兩所海洋大學的省份。
早在2019年11月21日,深圳市政協釋出的《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報告》中就提到,要把深圳海洋大學打造成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全球最美海岸線”。
儲朝暉十多年前訪問海南大學時認為,海南大學發展海洋專業應該有非常大的潛力,也有很好的條件,完全可以辦成國內在某些領域領先的大學。但十多年過去了,海南大學的發展並沒有如他當時期望的那樣,覺得很可惜。
如今,在瓊州學院的基礎上,海南提出建立“熱帶海洋大學”。目前,瓊州學院已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離“海洋大學”一步之遙。
儲朝暉指出,不少地方爭創海洋大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依然反映了我們長期以來辦大學缺少充分論證的現象,跟風因素在這裡起作用,對這樣的做法本身,還是要採取理性審慎的態度。
根據地域特點辦有特色的大學,有其合理性,但一旦形成跟風效應,不少人就發問了:是否沿海辦海洋大學,長江沿岸辦長江大學,高原地帶辦高原大學,沙漠接壤地帶辦沙漠大學,比較特別的,在西藏辦珠穆朗瑪峰大學?
儲朝暉認為,跟風通病的深層次原因,還是大學的邏輯到底是什麼沒有搞清楚,由行政力量驅動的大學,盲目追逐當下的績效與功利目標。
這種驅動缺乏專業理性的論證,也缺少對當地條件真實的調查。高等教育有其發展規律,在決策之前應有更多更紮實更有效的判斷。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週刊 俞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