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新聞將高校婚戀教育和生命教育推上輿論熱點。一是教育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時表示,鼓勵高校加強戀愛心理教育、家庭倫理教育,提升學生表達、溝通和交往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戀觀、家庭觀;二是廣州大學開設的生死學選修課走紅,生死學老師胡宜安是國內第一個在大學課堂裡設此課程的老師,課程中關於生死的理性講述吸引了學生蜂擁報名。
近年來,關於婚戀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新聞頻頻引發社會關注。一檔又一檔戀愛綜藝打造了一對對“熒幕CP”,給觀眾喂足了“狗糧”;武漢大學喻豐教授的戀愛講座曾因吸引學生“爬窗聽課”而火上熱搜;今年上映的電影《人間世》聚焦了兩位身患絕症病人的家庭,真實記錄下病患最後的生命時光,引發人們對生死觀的探討;以殯葬業為背景的影片《人生大事》上映後,也引發了人們對生死價值的討論。
關於戀愛和生死的話題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側面反映出大家對相關知識的渴望。從小學到大學,很多人都沒有學習過如何戀愛。在中小學階段,戀愛通常還會被老師和家長視為耽誤學習的“洪水猛獸”。即便是到了戀愛的年紀,不少人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同時,很少有人系統接受過死亡教育。面對死亡話題,大多數人都是感到擔心、害怕,對死亡議題諱莫如深。
戀愛是需要學習和實踐的,生死是需要認識和理解的。加強校園婚戀和生命教育課程建設,可以幫助年輕人更好地開啟和運營親密關係,學習與另一半和諧相處的智慧,擁有從容面對生死的勇氣。
當然,需要意識到,目前高校婚戀教育和生命教育制度還不夠完善。不少學生反映,戀愛課程多為選修課,很多學生搶不到名額,生死課開課學校較少,課程更是鮮有人知,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為此,高校不妨開啟思路,多開設一些關於戀愛、生死等方面的課程,課程內容和形式也可以多樣一些,讓學生們不用再“爬窗聽課”。
此外,在開展婚戀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同時,學校還應該有序開展性教育和家庭教育,讓更多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補上這些“剛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