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疫情後香港首屆中學文憑試(DSE)7月19日發榜。雖然本屆“狀元”(即最高分段的考生)比往年要少,但整體學生的成績有所進步。
據港媒19日報道,本屆文憑試共有48762人應考,取得7科5**的“狀元”有4人,是去年的一半,也是歷屆最少,其中2男1女在數學延伸單元取得5**的佳績,成為“超級狀元”。18人取得6科5**成為“榜眼”,35人憑5科5**成為“探花”。香港考評局秘書長魏向東認為,要成為狀元得講運氣,“可能今年5**分佈得較為平均,部分考生差些運氣而無法成為狀元”。
等同於香港“高考”的DSE考試,今年包括中文、英文、數學與通識教育(該科目為最後一屆,2023/24學年開始將由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考試取代)4門“核心學科”,2-4門其他類科目,以及數學延伸部分,常被統稱為“八科半(數學延伸部分被視作半科)”。最終每科成績則根據分數分佈被評為1-5級,5級為最高,其中尤其突出的學生則可獲得5*甚至5**的成績,方便大學甄別。若能在7科考試中都獲得5**,就會被視為“狀元”考生。
香港《星島日報》19日發表社論稱,無獨有偶,早前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發榜,考45分的本港“狀元”僅23人,比去年93人大減75%。IBDP“狀元”過去幾年大幅飆升,並非考生成績突飛猛進,而是疫情導致全球很多學校停止面授課,部分課程內容未授完,為免影響學生升學,唯有寬鬆評分,令考生容易取得高分。隨著社會全面復常,今年評分不再鬆手,導致學生分數回落。至於今年的DSE考試,香港公開考試總監麥勁生表示,今年“狀元”雖較去年少,但考生整體成績更好。他認為,隨著疫情後教學復常,對學生考試會有好處。
八大(香港8所公立大學)聯招競爭方面,今年共約17400人達到入學門檻,比去年多大約100人,平均1.39人爭一席。港媒認為,本港考生相當幸運,因八大有足夠學位,錄取率平均為40%。
在專業方面,不少優秀考生都選擇學醫。《星島日報》稱,很多考生傾向選擇醫科、會計、法律等,畢業後高薪厚職有保障。文章認為,當前前景亮麗的是與創科相關的行業,尤其特區政府已將人工智慧(AI)、生物科技、數碼經濟列為重點發展的專案。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文憑試成績並非學生生涯唯一關鍵績效指標。與同學及師長建立的感情和友誼,在校園學懂人情世故、責任心及對社會的承擔感,同樣非常珍貴。他特別提及特區政府積極推廣職專教育,與傳統學術教育雙軌並行,不論青年志趣如何,都可得到政府及各團體提供的學習及就業機會,發揮所長。
憑DSE成績,香港考生還可以報考內地院校,目前共有132所內地高校參與此計劃,香港學生可以透過網上“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管理系統”進行報名,報名工作於2023年3月1日正式開始。特區政府則推出“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所有資助金額根據院校所在地區與香港距離分為三個等級,最多能獲取超過2萬港元的資助。(楊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