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要“取消”了?教育部出臺新規,2類人“睡不著覺”了!說到買房,很多人就覺得煩,雖然房子很重要,但是現在房價太高了,自己一年工資也就10來萬,辛苦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或者東借西湊終於搞定首付款,但是卻揹負幾十年房貸,表面看起來是有房有車,像是有錢人,但是每天卻只能吃泡麵,成為城市裡的“新窮人”。
現在高房價的問題已經很嚴重,國家也很重視,最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不少調控政策,房價的上漲確實得到了遏制,但是“學區房”除外,作為具有“特殊意義”的房子,想要控制學區房的價格是很難的,現在家長都很疼愛孩子,也願意不惜代價地給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於是為了讓自己孩子上好學校,擠破了腦袋去買學區房。比如像廣州帶有實驗小區的學區房,價格已經超過10萬元每平米了,還有北京的某學區房,只有6個平米,但是賣到300多萬元,有位家長就指出,買學區房不是為了住,往往房子都是空置在那裡的,只是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而已。
現在學區房的價格可謂是最高的,甚至比一些別墅,高檔住宅都要貴,因為學區房是稀缺資源,優質的教育資源是誰都想擁有的,買學區房的人肯定是為了孩子上學,現在很多學區房所在小區都是老舊小區,買學區房肯定不是為了居住。不過對於居住環境,很多人都不關心的,只要孩子能在這所好學校結束學業就行,一旦孩子在這裡畢業,家長變會將學區房賣掉,其實學區房的存在並不公平,除了擾亂房地產市場外,在教育資源分配上也不公平,有錢人可以透過買學區房來上好學校,普通家庭孩子就只能上一般的學校。
對於學區房存在的各種問題,最終還是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其實早就有專家在呼籲,應該“取消”學區房,最近教育部終於出手了,釋出了一些新規定,比如在教育不均衡地區,要採取隨機派位,多校劃片的入學方式,隨著新規的實施,學區房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學生上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一定的保障。
首先,在教育部的新規下,對於學區房的認定標準更為嚴格,有關部門也會對學區房進行篩選,以前學區房的管理是很鬆散的,比如地下室,車庫,過道房,只要這個小區帶有學位,都可以成為學區房,但是現在不行了,只有真正的住宅,有人居住的地方才可以稱為學區房,如果是單純是為了小孩上學,而去購買學區房,也會被取消小孩的入學資格。
其次,以往分配小孩上學,都是按照就近原則,比如學區房的所有小孩都上同一個學校,或者周邊幾個小區都上同一個學校,也就導致了優質教育資源被壟斷了,其他地方的小孩無法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現在教育部規定,將實行多校劃片入學,也就是同一個小區的學生不再固定在同一個學校,而是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可能被分散到兩個或者三個學校就讀。
最後,是一套學區房和一個入學名額是繫結的,6年內除二胎外只有一個入學名額,打個比方,我在2020年買了一套實驗小學的學區房,那麼在2014年到2020年期間,這套房子不能有去實驗小學讀書的記錄,如果存在這種記錄的話,那麼我的小孩就無法去實驗小學就讀了。以此類推,2020年到2026年期間,除了我第二個孩子外,其他人買了這套房子,也無法去實驗小學就讀,那麼透過這種方式,直接把學區房的一些問題給解決了。
隨著教育部這些新規的實施,學區房價格虛高的問題也得到解決,教育部的這些規定,也讓教育資源更加公平,讓孩子擁有更加公平的上學環境,讓房價更加平穩。但是在新規下,有2類人或將“徹夜難眠”!一類是已經購買了地下室,車庫或者過道房的人,現在這些都不屬於學區房了,就算花了再多錢,子女也無法取得學校的入學資格;另一類是在囤積大量學區房的炒房客,或者房產中介,隨著新規實施,學區房價值沒有以前那麼大了,可能手裡的學區房沒啥作用了,只會爛在手裡,要麼是大幅降價賣掉,總之,現在學區房不會像以前那樣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