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之後,如何處置大哥朱標的妻子以及兒子?太過真實
大家好,我們的傑瑞聊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402年,在經過了近四年的靖難之役後,朱棣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以藩王身份武力奪取皇位成功的人。而關於朱棣成功的原因,無非就是朱棣本人的任人唯賢、文韜武略,姚廣孝、張玉、朱能、徐增壽等人皆為其所用;反觀年輕的建文帝朱允炆身旁卻盡是齊泰、黃子澄這般文臣,李景隆這等庸將。高下立判之下,縱有幾十萬大軍,也已是於事無補。
而在朱棣榮登大寶之後,作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的二十二年間,可謂是功勳卓絕。期間,在軍事上他五次北伐蒙古,設奴兒干都司,南征安南;在文化上,組織修訂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修築北京紫禁城;在外交上,更是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一時間周邊國家萬國來朝蔚為大觀。也正是如此功績,讓後人在對永樂皇帝進行評價是總是會選擇性的忽略他得位不正這個曾經貫穿中國歷史的正統論調。
李贄稱他“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明史》之中更是直言“四方賓服……遠邁漢唐。”
但是,永樂大帝的這些文治武功背後,事實上也有著皇權爭鬥背後殘酷冷血無情的一面。從傳統的中國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中,大哥朱標一脈就如同大山一般橫亙在他的面前,否定著他登基的合理性,他需要除之而後快。
為了讓自己的登基合乎情理,朱棣甚至不惜篡改金匱玉蝶讓他託名為馬皇后之子,從而“順理成章”的成為朱元璋的嫡子,這也可見他心中的害怕。而在登上皇位後,他又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自己的子侄們的呢?一句“覆巢之下無完卵”可以說再恰當不過了。
朱標,生於1355年,是馬皇后嫡出的長子。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自幼聰穎的他備受寵愛,而且朱元璋也早早將他視為了接班人。即便是在尚未聞達之時,朱元璋便為朱標聘任了宋濂等文人大儒,而在朱元璋稱吳王之後則立他為世子,以李善長、徐達、湯和等人為太子府屬官,重視、偏愛可見一斑。
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朱標順理成章的成為太子。1371年時,開國大元帥常遇春之女被朱元璋許配給朱標。隨後,朱元璋在治理國政之時,更是曾令太子輔國,可見他對朱標寄予厚望。
如果按照正常的皇位傳承,朱標太子當是第二任明朝皇帝的不二人選。但是,就在1392年,朱標太子卻在巡視陝西回來之後身染風寒,最終不治而亡。而朱標太子一脈此時有他的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四子朱允熞,五子朱允熙。其中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乃是朱標的繼妃呂氏所生;三子朱允熥是王妃常氏(常氏於1371年去世)所生。
此時的皇位繼承人問題顯然就被擺上了檯面,甚至其後還發生了秦王朱樉(嫡次子)僭越規制之事,連秦王王妃都被朱元璋賜死;晉王朱棡也有不臣之舉。最終,馬皇后所出的秦王、晉王都沒有競爭過朱標太子的次子朱允炆。朱元璋對朱允炆十分喜愛,最終還是選擇了冊立他為太孫,也就是欽定的繼承人。
而隨著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相繼去世,此時身為四子的朱棣覬覦之心其實也已經顯露,在朝鮮使團覲見時的貢馬事件上便可見一斑。此事也讓朱元璋對他倍加提防,甚至在彌留之際還曾下詔以遼王為尊節制燕王朱棣。在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登基。與父親朱標相比,朱允炆明顯缺乏政治智慧政治經驗,最終也就有了靖難之役中成就了朱棣的結果,而他本人甚至還落得一個下落不明的結局。
在登上帝位之後,朱棣面對流言蜚語,不惜發動了瓜蔓抄進行鎮壓民間輿論,士人、民眾所連累而被殺者數不勝數,至於已經落入自己之手的嫂子、三個子侄,他們的結局可想而知。
呂氏,在建文帝上位後,被尊為皇太后。而朱棣上位後,在褫奪大哥朱標的帝號同時,也將呂氏的皇太后尊號褫奪,降為"懿文太子妃",並命她與14歲的徐王朱允熙去看守明東陵。
對於年齡已長的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朱棣先是在改封他們為廣澤王、懷恩王之後將他們安置於漳州、建昌,後終是心中惴惴不安又將他們二人幽禁鳳陽。不過這還遠不是二人的最終結局,永樂二年(也就是朱棣登基的第二年)朱棣便急不可待的以二人“弗知省躬,自生疑懟”之名將他們廢黜為庶民。1417年,谷王朱穗的意欲謀反,讓朱棣大為震動,這也為朱允熥、朱允熞的命運劃上了句號。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二人竟然於同年意外暴斃,至於誰是這幕後主謀不言而喻。
朱標最小的兒子徐王朱允熙,則在被降為甌寧王后,被敕令與他的母親呂氏一同為朱標太子守陵(也就是明東陵)。可誰也不成想,這樣的一座守衛森嚴的皇家陵寢,卻在永樂四年蹊蹺的燃起了一場大火。這場大火過後,成年的朱允熙被燒死,呂氏不知蹤跡。
至於不知所蹤的建文帝朱允炆,更如一根魚刺令朱棣如骨鯁在喉。此後的二十餘年間,朱棣命人無數次的找尋,甚至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也是找尋這個失蹤的侄子。
仁慈?殘忍?事實上,這就是在皇權鬥爭之中人性的兩面。朱棣在二十二年的帝王生涯中,表現的十分優秀,優秀到說起他很多人只知其功,甚至還為他的得位不正辯駁;但在我們承認他的優秀背後,我們一樣也要看到權利背後的血腥。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