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丟了重要東西要被殺頭,於是教諭給他出一計你在家裡放把火
如果喜歡文章可以點選關注即可,小編力求不讓你們失望,每天都會更新哦!
好好珍惜眼前時光,不要總想著未來總有機會。
這篇文章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明中期,浙江錢塘縣的御史大人李浚對外稱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下屬官僚們為討好上司,紛紛攜帶禮物來看望長官,可都被御史大人給拒之門外。
其中緣由是因為御史大人發現他的官印不見了。
在明朝官印對於地方官員來講可是及其重要的東西,丟了可是要掉腦袋的。對外稱病實則拖延時間暗中調查,希望能尋回那枚官印,這也是御史大人不得已的辦法。
有一天當地的一個教諭前來看望這位大人,而其竟然沒有像之前的那些官員一樣被拒絕,還被御史派人十分恭敬地請入府中。教諭被請入府中後,發現御史完全不像想象的那樣臥病在床,好端端的看不出毛病,只不過,好像情緒有點不大對,滿面愁容的。
教諭問:“御史大人您這是怎麼了,到底是身體哪不舒服呢?”
御史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嘆了一口氣隨即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教諭看御史的這番行為,便知道御史得的不是普通生理上的疾病,而是心中有事。
教諭說道:“大人您有什麼事儘管講,有什麼忙我能幫到的一定盡力幫。”御史回答:“早就知道你足智多謀,這個忙你可一定得幫我啊!”
御史開始給教諭講述事情的經過:
明朝宣德年間——1428年,為浙江錢塘縣糧儲之事,皇帝特派御史李浚前往督理,鎮守易州柴廠軍屯,可錢塘縣令對此卻不買帳。於是,他表面上對李浚恭敬非常,暗地裡則設法加以陷害。
原來,在官印失蹤前不久,府中新招進來了一個僕人,這個僕人幹事利索,為人又機靈,很快就得到御史的信任,便把這個人安排在自己的身邊服侍自己。之後御史都十分放心的把一些事情給這個僕人做,可就是前不久,這個僕人失蹤了,連帶著御史的官印也不見了,而原來放官印的地方只留下了一個原來裝官印的空盒子。
御史看到自己的官印給丟了,這一下可被嚇得不輕,即便是普通人發現僕人和官印一起失蹤也知道去調查這個僕人的來歷,御史當然也知道這樣做。
這一調查發現,這個新招進來的僕人原來是當地的縣令給派過來的。這個縣令之前被御史彈劾過,對其懷恨在心,為了報復,就來了一出偷官印的伎倆,就想置御史於死地。所以說,古代的御史這個官職確實不好當,十分容易得罪人。
御史雖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可畢竟沒有確鑿的證據,又不敢聲張,所以,就一直躲在府中,對外界說自己已經生病了。御史待在府中的這幾天,一直在想著用什麼辦法把官印給拿回來,可卻毫無頭緒,此時,正好教諭上門拜訪,便立馬把教諭恭迎進府中,可以說,教諭就是御史的最後一絲希望所在。
教諭聽完後,也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
他對御史說:“丟失的官印若一直找不回來,想靠瞞是瞞不了多久的,當下最要緊的事就是把官印給找回來。”說完便對御史耳語幾句,把所想到的計劃告訴了御史,之後教諭就告辭離開了。
就在當天夜裡,御史府突然燃起大火,火光方圓幾里都看得見,地方官員聽到御史府中著火了,紛紛趕到現場來救火。
御史這邊急著搶救一些寶貴的物品,並將拿出來的物品先交由官吏保管,這時候御史發現縣令也來了,就把那個之前裝官印的空盒子交到了縣令的手中。還故意大聲說話,讓其他官員聽到:“這裡面裝的是我的官印,請務必幫我保管好,別弄丟了。”
說完,不等縣令答話,轉身就繼續搬東西去了。
一陣忙活後,大火終於被撲滅了。
御史府看似起了一場很大的火,但是,財產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只不過是柴房和馬廄給燒燬了。大火過後,御史開始回收之前交由地方官吏保管的物品了,當他拿回放在縣令的那個空盒子後,打開發現官印正放在裡面呢。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大家就都明白了,這場所謂的大火其實就是那位教諭教給御史的法子。
這一招“甩鍋”可是用的妙,縣令在接到那個盒子的瞬間應該也反應過來這是一個計謀,但是,沒辦法,這“鍋”不接還不行。有人會說,縣令為什麼不在接過來的時候就開啟盒子,檢視一下呢?
試想一般誰會去懷疑裡面有沒有官印,開啟看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縣令總不能還一個空的回去,只好把之前偷到的官印重新放回盒子中。
這個出計策的教諭據說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但是,故事的真假也無從考證了,可海瑞確實是以教諭的身份踏入明朝官場的。
讀罷上面這個故事,同學們一定會被李浚的聰明才智所折服;至於他的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也就下面這三個方面。
第一,沉著冷靜,慮事周全。
第二,創設時機,轉化難題。
第三,知而不言,一笑了之。
可想而知,我們古人的智慧並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能比擬的。
明英宗正統元年,李浚又奉命巡守遼東。他戍邊八年,事綏人安,晉升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後因病離職回鄉,死後,詔諡“忠誠”。紳民為他與袁化中合建“雙忠祠”,遂家村改稱李御史村,後稱御史街,村東南有御史墓。
參考資料:
『《小故事大智慧》、《御史智取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