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丨縱觀古代世界的戰爭史,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標槍作為一個重要的武器,在歐洲等地長期流行。但在東亞,尤其是中國地區,這種武器似乎一直都沒有市場。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這種差異的呢?
標槍對於使用重甲或大盾牌的敵人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標槍在古代的中國並不是沒有市場,相反標槍在中國地區淘汰的比歐洲和亞洲其他地方都要晚。只不過標槍並沒有成為中國古代很多王朝軍隊的主要武器。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局面,其實並不能以武器技術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相反,我們要考慮古代軍事制度對於社會本身風氣、文化的依賴程度。
從技術上來說,早期標槍是有其存在意義的。這種武器雖然在射程上不如弓弩類投射武器,但在當時擁有巨大的破壞力優勢。對於裝備大盾牌和重甲的敵人來說,一支標槍是非常具有殺傷的。對於缺乏保護的魚腩而言,威力較大的標槍也有很大震懾性。這就是標槍長期能與弓箭、弩等遠射武器並存的原因。
最初的希臘重步兵 就會在近戰前投擲一輪標槍
在古希臘,就存在這樣的情況。最初的希臘重步兵,實際上人手1-2把標槍或投矛。他們在戰鬥中往往先丟擲一支,再用另一支肉搏。在公元前7世紀初的方陣步兵革命後,標槍兵依然在古希臘和馬其頓的軍事體系內,保有自己的地位。甚至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只帶弓箭手的雅典重步兵,被安託利亞標槍兵在山地地形下擊敗的例子。這就是因為標槍比其當時的複合弓來說,對重甲部隊的殺傷力更大。
義大利南部“大希臘區”的標槍騎兵
波斯帝國的精銳步兵一樣是會使用標槍作戰的
如果你從地形圖上來看看這些民族的發源地,你就能明白:居住環境偏山地的民族容易發展出好的步兵。當他們征服平原地區後,也就會把標槍文化帶入當地。當地的社群文化,比較崇尚小團體自治。標槍訓練則深深植入了他們的文化基因當中。所以,當馬其頓方陣這種需要國家組織訓練的大規模專業兵團消失後,反抗羅馬統治的馬其頓人就拿起了從小練習的標槍。
使用標槍齊射東方具裝騎兵的羅馬步兵
反其道而行的恰恰是以標槍戰出名的羅馬人。他們在共和國早期,並不以標槍戰著稱。當需要面對凱爾特人、希臘人、迦太基人和馬其頓的人各種步兵方陣後,才逐步走向了標槍+短劍的“邪路”。標槍類武器在他們手裡,被髮揮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成為騎士典範人物的羅蘭 就在西南山區被標槍乾死
著名的加泰羅尼亞輕步兵 經常使用標槍伏擊對手的精銳騎兵
一直到中世紀的中後期,弩在戰鬥威力與作戰成本上都趕上來後,標槍才逐步從這些地區消失。不斷髮展的盔甲本身,也開始讓標槍越來越顯得效率低下了。歐洲主要地區內,最後使用標槍的是16世紀初的西班牙輕騎兵。20年內,他們就在新的戰爭中被淘汰出局。傳統的弓弩或許並不會對標槍的特殊地位造成威脅,但火器的普及則宣佈了標槍在歐洲等地的死刑。
16世紀初 依然使用標槍作戰的西班牙輕騎兵
從阿巴斯王朝到塞爾柱王朝 標槍都是伊朗化步兵的重要武器
最後再看東亞大陸的情況。標槍在理應發揮最佳效果的年代,反而顯得默默無聞。究其原因在於使用標槍的社群文化在大約西周征服開始,就被強行打斷了。很多中原地區的居民,在西周征服者的控制下,被剝奪了參與戰爭的權力。加上早期的西周征服者,也只有少數人配有重甲,需要大量訓練的標槍便沒有了市場。作為軍隊主力的國人,也大都訓練弓箭等武器。標槍文化便在中原無法興盛起來。
西周制度下的野人順民 被最大程度的剝奪了武力
到了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擴軍需要,才開始大量使用被剝奪武力的野人參軍。但已經喪失了社群武力文化的順民,既不能迅速掌握弓箭要領,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用好標槍。解決辦法就是讓他們使用訓練簡單的弩來作為主要武器。這也是中原地區弩文化早早確立,而標槍文化過早夭折的社會因素。
在那個時代,不是沒有標槍兵在中原及周邊地區存在。只是他們大都不是順從周禮天下制度的蠻族,並經常成為諸侯國開疆拓土的物件。他們原先的社會群體被消滅乾淨後,標槍文化也基本從中原地區消失了。
標槍在東亞大陸沒有市場 是從先秦時候就由制度設計造成的
但你或許想不到的,在歐洲和內亞都淘汰標槍的近代,明朝軍隊依然會使用標槍。甚至是以建立強軍對抗倭寇的戚繼光看來,標槍都是非常好用的武器。明朝的兵書中,更是推崇了類似古代波斯-希臘-羅馬那樣的標槍步兵。要求他們投擲標槍,然後使用盾牌和佩刀肉搏。這些部隊也一直在南方各地存在到了清朝建立為止。
明代兵書中 標槍依然佔據一席之地
在明朝的南方部隊中 標槍一直沒有被淘汰
最後總結下:
1 標槍在山地地區比較普遍,在平原地帶並不那麼吃香。
2 標槍在古代很長時間內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技術發展和社會結構改變中,慢慢退出戰爭舞臺。其中在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前,社會形態的改變是主要因素。
3 中國早期標槍不吃香,是因為社會形態問題造成的。後期標槍依然存在,則是技術發展滯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