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哀帝李柷(892年一908年),原名祚。
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904年一907年),在位4年,被廢。次年逝,享年17歲,葬於溫陵。
唐哀帝即位之時,不過是藩鎮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
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溫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接著又廢哀帝為濟陰王,自己做皇帝,建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290年、延續21帝的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唐哀帝也在被廢后次年,即開平二年(908年),被朱溫毒死。何太后(唐昭宗皇后)也被殺。
唐哀帝逝世之後,諡號為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哀帝13歲登基,雖然比僖宗12歲登基時的年齡稍長,但是他16歲就將帝位“禪讓”給了強悍的軍將朱溫,成為唐朝的亡國之君。哀帝被殺死的時候不過17歲,是唐朝21帝中最為短壽的皇帝,比之敬宗的18歲還差一年。
“哀皇帝”就是在他逝世後不久所加的諡號。
哀帝李柷是昭宗第九子,景福元年(892年)九月三日生於大內。初名李祚,乾寧四年(897年)封輝王,天覆三年(903年)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殺以後,蔣玄暉假傳遺詔擁立。
哀帝當國,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決策。他即位以後甚至都沒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祐”年號。然而,不幸的是,天不佑唐,大唐帝國近300年的基業註定要在他手裡倒塌了。
哀帝在位期間,其實沒有下達過任何實際的政令。那些以他的名義下達的制敕,其實都是按照朱全忠的意思辦理,所謂“時政出賊臣,哀帝不能制”。
他名義上的上朝,也會以各種冠冕堂皇的藉口停罷。哀帝能夠做的,就是順乎朱全忠的意思,把朱全忠的政治地位和威望一步步提升和加固。
天祐二年(905年)十月,敕成德軍改為武順軍,下轄的藁城縣改為藁平,信都為堯都,欒城為欒氏,阜城為漢阜,臨城為房子,這是為了避全忠祖父朱信、父親朱誠的名諱。朱全忠父、祖的名字要避諱,說明朱全忠已開始超越了臣下的身份。
對哀帝有利的事情有這麼兩件,估計是出於他的本意或者是親信的主張,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件事是天祐二年(905年)九月以宮內出旨的名義加封他的乳母為昭儀和郡夫人。
其中乳母楊氏賜號昭儀,乳母王氏封郡夫人,另外一個也姓王的乳母在昭宗時已封郡夫人,也打算準王氏例改封為昭儀。此舉被宰相提出異議,他們認為:
“乳母自古無封夫人賜內職的先例。後來因循此例,實在是有乖典制。當年漢順帝封乳母宋氏為山陽君、安帝乳母王氏為野王君時,朝廷上就議論紛紛。臣等商量,當今局勢下禮宜求舊,望賜楊氏為安聖君,王氏為福聖君,第二王氏為康聖君。”
哀帝也只好依從。
另外一件是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哀帝準備在十九日親祠圜丘(祭天)之事。當時各衙門已經做好了舉行禮儀的各項準備,宰相也已下南郊壇熟悉有關儀式。
可是,朱全忠聽到後很不高興,認為舉行郊天之禮是有意延長大唐國祚。有關主持的官員很恐懼,就藉口改期使此事不了了之。
然而,緊接著,哀帝就將已為梁王的朱全忠加授相國,總百揆,又進封魏王,所擔任的諸道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的職務照舊。
“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備九錫之命”。
基本上超過了漢初相國蕭何和漢末丞相曹操。朱全忠的身份是自兩漢以來權臣篡位的重現,其地位距離九五之尊已經只有一步之遙了。